由6月9日的「反修訂逃犯修例」之大遊行計起,直至執筆之時,剛巧是13日。期間,香港經歷了兩次大規模的遊行示威,亦有至少兩次的大型暴力抗爭及衝擊,算是回歸以來極少見的情況;幾十人受傷送院,分別是參與抗爭的市民和20多名執勤警員。此外,還有一名示威人士在金鐘某商場外牆掛橫額後,意外墮樓身亡,在反對派的炒作下,惹來普遍市民對港府的極大不滿。
市民一面倒的反政府,並瀰漫着一片「仇警」情緒。有前高官更被市民包圍,還被青年以粗口謾罵,更有人在網上發動「大起底」,針對警員及其家屬。政府威信盡失,市民燥動,青年人趾高氣揚,警權旁落,香港社會的情況越來越險峻。
或許,群眾站在「道德高地」指罵時,故然是大快人心,但大家可曾想過,世上的是非黑白又豈會這麼容易便分辨出來?做「大好人」的成本又豈會只是這麼低廉划算?這種「廉價的正義」,在稍後的日子裡,真的沒有其他代價?為什麼社會的輿論這麼「一面倒」?為何「真理」竟站在大多數人那一方?問題則只集中在一人身上?
從宏觀的層面看,世事或許有無數巧合,但關係千萬重,稍為梳理一下看似無關的事情,總會覺得無數細節,都是一環扣一環:
中美貿易談判,到底與香港在修訂《逃犯條例》一事上,有什麼關連呢?無論如何,我們至少可見,事情並不簡單。由其當特朗普為香港事務正式發言,指出中國及港府有能力應對之後,在港佔領的示威者竟然「鳴金收兵」。未幾,港府由堅持修例的態度,突然一百八十度轉變,並且「跪低」。此後,儘管在香港再有大型遊行,但卻未有人策動暴力衝擊。林鄭的正式道歉及習主席應約,又發生在同一日。此外,在這兩件事情發生後,示威人士亦不如之前的情緒高漲。
到底,兩國在檯底下談了什麼?就算我們不可能知道所有細節,但至少不難發現兩者之間那微妙的關連。
筆者認為,香港當前的形勢十分複雜,很有可能是自二次大戰以來,面對着最大的危機;現時香港,就有如一間充斥着煤氣的房間,只要稍有火花,便會引發出很嚴重的大災難。希望市民無論有什麼立場或看法,也應該保持冷靜及理智,盡可能遠離人群,亦不宜與人爭辯。凡事亦應從不同角度思考,不宜偏信和偏聽。否則,現時香港社會的氣氛十分燥動不安,稍有事端發生,極有可能會鑄成大錯!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