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對香港有用嗎?文:寒柏

(中新社)
(中新社)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已正式開通,據入境處公布,通車首日是7.55萬人次,第二日則只有4.6萬人次,比政府早前預測的8萬人次少。儘管傳媒已爭相報道高鐵載客量不符預期,但只兩日的數據,我們難以斷定高鐵的載客量是否符合預期,還要有一段時間的觀察,才可作出較客觀的評估。

坊間對高鐵的評論,有正有反,但似乎都是立場先行。支持高鐵的一方,多屬建制派及親中陣營,反對高鐵的則是泛民反對派。支持者認為要看長遠規劃,例如當年的「新機場」及「地鐵支線」,興建之初亦被評為「大白象工程」,但二十多年過去,「新機場」的「二跑」已飽和,還需要興建「三跑」。「地鐵支線」亦是越起越多,依然供不應求。反對的一方,則以成本昂貴來作為理據,其次就是好沒來由地批評其他國家都有的「一地兩檢」做法。

從宏觀層面來說,興建高鐵是否符合成本效益?

純以乘客的角度來看,興建高鐵肯定是好的。簡單來說,多一種快揵方便的交通工具接駁至大陸各大城市,有什麼不好?就算反對派胡亂抹黑,也不會影響市民的判斷。首日大排長籠的情況,足見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

筆者因工作需要,經常往返深圳,由九龍西至深圳北,亦是一個小時左右的行程,舒舒服服的便到達深圳的商業區了。從前到落馬洲後,步行至福田口岸,還要乘車至深圳的商業區。相比來說,實是省了不少時間。如到廣州市,雖然乘直通車至東站較方便,但到其他二線城市,則高鐵仍有優勢。

大家也明白,中程路段最好乘高鐵,長程則乘飛機。但另一方面,其實以筆者的經驗來說,每次到北京公幹,也至少用了六、七個鐘頭,且還經常有「空管」,隨時可能要花上大半天。縱然行程再密集,乘飛機回港的那天,最多只能與客人吃午飯,之後便在途上了。相比來說,如果不趕時間,高鐵車程也是10小時左右,未必差飛機太多,且車費比較相宜,行車時間又十分穩定。縱然是長程,其實也可考慮乘高鐵。

雖然興建高鐵香港段肯定對乘客有利,但反對聲音也並非全沒道理。我們的交通早與國內接軌,往返深圳已有四個口岸,可乘電器化火車及直通巴。如果香港人想乘高鐵暢遊大陸各大城市,其實只要到深圳便可。一直以來,身邊早有不少朋友到深圳乘高鐵了。香港與廣州的接駁交通一樣有很多。到底再興建一條高鐵的「邊際利潤」會有多少呢?

從宏觀層面上看,在香港政府的制度之下,由香港的公務員及立法會作監督,選用了在香港營運已久的承建商,由香港的專業及香港的工人負責興建的高鐵香港路段,居然用上了1,300億港元!香港路段的超支,完全是香港人自身的問題,我們的基建、制度、專業及政府等等,已到了腐敗不堪的地步。以1,300億港元興建一條鐵路,車站還可能有沉降問題,可謂未見其利,先見其弊。

香港是「爛泥扶唔上壁」

(中新社)
(中新社)

親中及建制人士的想法,就是綜觀當年的「地鐵支線」及「新機場」的情況,以大歷史的角度,自然會譏笑香港人「鼠目寸光」。但大家想深一層,當年的「新機場」興建後,大陸經濟起飛,貿易頻繁,香港剛好把握了這個機會。這幾十年以來,香港背靠中國,分享到中國由「一窮三白」發展至「小康」的經濟成果,所有當年的基建都沒有白廢。

可是,大家試想想,如今中國已從「高增長」年代,逐漸轉型至「深化改革」的階段,香港當年的優勢已逐漸消失,由國內其他城市「頂上」。中國各行各業都有很好的發展,根本不再需要與香港合作。

相比起來,香港在地產霸權及傳統財閥的壟斷下,香港各行各業的競爭能力及創新能力都遠不及國內。最大問題是,我們香港的領導還繼續固步自封,自以為是,終日只在處理香港各界的無謂矛盾,還表現得十分自滿,根本沒有魄力去打破地產壟斷,沒有眼光去鼓勵科技創新及改革,根本沒有能力帶領香港人繼續向前。

我們不是簡簡單單的興建一條「高鐵」或「大橋」,就可以把香港接駁至「大灣區」,更不是這樣便能成功搞起創科。香港社會太僵化,幾十年來毫無進步,如今連做人家「後花園」的資格也不一定有。

香港的情況,就如一個尋常的中產家庭,生了一個「爛泥扶唔上壁」的兒子。兒子讀書不成,家長唯有「死慳死抵」的供兒子到外國讀書。可是,兒子在外國卻不學乖 (例如:冷處理「港獨」,任由其坐大),也沒有深切反省及作出任何改善 (例如:至今仍不肯宣布大規模填海造地),還繼續「洗腳唔抹腳」(例如:以1,300億興建一條高鐵,車站還可能有沉降問題)。試問,家長每年花巨款供這個不肖子到外國讀書,會有用嗎?

如果不好好修編香港的傳統財閥,把其資本及生產力納入正途,如果沒有好好整頓腐敗無能的公務員政府,如果沒有把港獨勢力連根拔起,香港就算有再多的基建,也不能發揮出預期的效果。

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人,醉心武俠小說創作,學研社成員;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和《天人》等小說。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