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5月7日對巴基斯坦境內所謂的“恐怖分子”營地發動軍事行動,兩國一連多天相互交火,均報告衝突造成平民和軍人死亡,緊張形勢急劇上升,這兩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在中美大力斡旋下,在5月10日宣布達成停火協議。
但這只是短暫性停火協議,因為兩國在1948、1965、1971打了三次印巴戰爭,只有1971年的衝突原因不是克什米爾,克什米爾三分天下(中國是站在巴基斯坦這邊),之後大小衝突不斷,長達75年的衝突,已有數以十萬計的士兵、叛亂分子與平民喪生,只不過因過去數十年兩國因國內外原因,雙方暫停軍事衝突而已。
此次印巴衝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印度國內矛盾重重,對巴基斯坦搞衝突摩擦可以轉移國內矛盾,增強民族動員力和凝聚力,增強莫迪政府的民意基礎和執政合法性;其二,印度在美國支持下極力謀求在全球南方、印太戰略、南亞區域範疇的領導權和霸權,遏制巴基斯坦可顯示其權威與優勢,另方面自以為不論國力和軍力均遠超巴基斯坦,穩操勝券,所以發起此次軍事行動。

由於英國遺留下來的歷史原因,1947年印巴分治後,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問題長期以來均未解決,目前克什米爾被分為印度控制區(查謨-克什米爾邦)和巴基斯坦控制區(阿扎德克什米爾),但雙方均聲稱擁有全部主權。而巴基斯坦多年來資助克什米爾地區的武裝團體、以及主張獨立建國的團體如克什米爾解放陣線採取炸彈攻擊等暴力路線,以宣揚其主張,迫使印度採取比較強硬的手段來控制克什米爾的情勢(例如宵禁或戒嚴),更加劇當地穆斯林與印度教徒或政府之間的衝突。
而更重要原因,是印度對中國與巴基斯坦的全方位合作,特別是「一帶一路」的經貿合作及軍事安全合作之進展,持有抵制和敵意;此外,國際輿論對印度不利,巴基斯坦軍事行動表現,及背後的中國製造因素成為國際關注焦點;而這次印巴戰爭中,巴基斯坦使用中國製造新型戰機,打敗印度購買美國戰機,無形中對中國的軍事產品影響力、軟實力、地緣政治平衡力,有極大良性宣傳作用,這卻是意想不到。

目前美國和中國等大國呼籲印巴雙方克制又未直接介入,強調要通過雙邊對話解決。而南亞區域合作聯(SAARC)因印巴矛盾陷入停滯,世界多國亦呼籲雙方停戰,但克什米爾問題仍是死結,需要印巴政治對話與信任建設,但當前雙方是缺乏互信基礎;所以長遠而言,印巴兩國矛盾和對抗,不僅是地區性隱憂,甚至會做成對中國及亞洲地區大患。
文:謝悅漢
資深媒體人,經常有作品登在《亞洲週刋》及內地《今日頭條》網站,著作包括《水泥森林中吶喊》(天地圖書)及《香港仍有善心人》(大公報)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