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4月2日美國策動全球關稅戰後,美國即時面對兩場關稅戰,中國的反抗最激烈,亦寸步不讓,以125%的關稅反制美國的145%關稅,中美之間的關稅戰情膠著,暫時亦未分高下,亦沒有和談的跡象,因此第二條戰線-美歐的戰線就成為關注的焦點,歐盟忽然間成為中美對抗中最重要的一粒砝碼,是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幾近首次可以通過自身的力量改變世界格局,因此值得我們看看歐盟到底準備那些措施反擊,而又準備怎樣做。
面對美國的所謂的「對等關稅」,歐盟各國上下的態度基本上一致,都極力反對美國的無理霸凌行為,以德國為例,由看守政府的社民黨、綠黨、候任政府的基民盟以至在野的極右親美另類選擇黨,態度都是一致,都譴責特朗普的所謂「對等關稅」行為。

因此,在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後,歐盟即採取迅速行動反制,在4月9日下午,歐盟成員國投票通過了第一輪對美反制關稅措施,將對部分美國進口商品加徵最高25%的關稅。27個成員國中,只有匈牙利投了反對票,其餘一致支持。
具體反制措施反兩階段實施,第一批39億歐元商品關稅於4月15日正式生效,其中包括哈雷牛仔褲和摩托車。第二批135億歐元商品清單於5月中旬實施,包括牛肉、家禽等食品以及橙子和葡萄柚等柑橘類水果。另外,對美國大豆及多種堅果類產品35億歐元的關稅措施將延後至12月1日開始執行。
這份方案早在特朗普3月中旬宣布的對歐盟鋼鐵和鋁制品加徵25%關稅的措施就準備好,等待特朗普發動「對等關稅」就順勢搬出來使用。
惟特朗普在9日宣布,除中國以外的大多數國家暫停徵收額外關稅,為期90天。同時,歐盟也宣布將暫停此前已經準備實施的反制措施,同樣為期三個月。但實際上,特朗普政權仍維持對所有國家10%的「普遍關稅」。因此,從本質上來看,歐盟的讓步更大一些,不排除是歐盟為免得罪特朗普,故意放低姿態,務求雙方能在談判達成共識。

歐盟也認識到一味求和,無助於改善處境,因此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仍重申準備實施強有力的反制手段,因為特朗普對歐洲的態度沒變,仍然視歐盟視為一個整體,認為歐盟的成立本質上是為了「佔美國的便宜」,對美歐貿易關係的基本判斷沒有改變。
在中美關稅戰膠著的情況下,歐盟的取態對世界棋局影響至鉅,歐盟目前仍是世界第三大的消費市場,更是世界創新科技的中心之一,在這場中美大戰當中,歐盟是最關鍵的第三方,但是,從目前的跡象看,歐盟仍舉棋不定,沒有一套整全的戰略應對變局,或許仍在幻想特朗普下台後,歐美關係又能回到Good Old Days,以至於對時局的反應略為緩慢。
文:姚英毅
旅居歐洲香港媒體人,曾獲多個亞洲與全球性新聞獎、文學獎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