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亂局映照民主遲暮  文:吳桐山

(中新社)
(中新社)

英國下議院15日表決脫歐協議草案,以202票贊成對432票反對遭到否決,使文翠珊政府吞下近百年來最大敗仗。結果揭曉之後,香港前特首梁振英在16日凌晨5時在Facebook發文,形容英國脫歐「凸顯了有民主沒有集中的制度性問題」。但隨即又有人撰文批評梁振英,指他的說法「粗疏」,關鍵問題是「政治領袖不負責任」。吳桐山無意去爭辯誰是誰非(這毫不重要),我覺得兩個說法只是橫看成嶺側成峰而已,梁振英從制度層面解讀,有人從領袖(人)層面解讀,角度不同,誰也否定不了誰。但我認為判斷民主制度的未來,關鍵還是要看技術層面。

在過去幾年來,我是愈發認同民主制度已是英雄遲暮。民主制度的成立,與大眾傳媒的發展,社會理性討論的氛圍,有著密切關係。過往的大眾了解信息主要依賴大眾傳媒,崇尚整體、理性的分析,類似脫歐這些複雜的問題,普羅民眾難以理解,但他們可以藉著不同專家、意見領袖的分析,來作出自己的選擇。可惜,現在主導社會議題發展的已經不是大眾傳媒,而是社交媒體,社交媒體的特性是碎片化、口號化,於是各種極端、民粹的口號越來越有市場,大家只是建基於某種情緒就去作出選擇,而不再是理性判斷。如此一來,民主帶來的後果是什麼?大家會逐漸看到,是越來越多的混亂和悲劇。

技術層面的改變(大家通常稱為進步,但我想中性一點稱之為改變),暴露了民主制度的弊病;也是技術層面的改變,促使政客變成煽動民情的惡棍。政客都是搵食,以前的技術手段要求他們做一個理性分析的意見領袖,他們就這樣做了;現在的技術手段鼓勵做一個蠱惑人心的煽動者更好搵,他們也就這樣做了。這沒有任何問題。我常說的一句話是「不要問別人想做什麼,要問別人能做什麼」。只要技術手段能,而且能贏,就會有人做。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政治制度,過去的歷史只是證明,其他制度比民主制度更爛,而並非說民主制度不爛。但歷史不斷翻新,我們有何能力去判定民主制度已經是歷史的終結?將來不會有其他制度?當技術發展日益凸顯民主制度之爛,自然會有新的制度取而代之,雖然迄今為止,沒有人可以描繪這種新制度是怎樣的,但新事物出現之前不都這樣嗎?

民主制度的輝煌歷史,令很多人已經將其作為信仰,將方法當成了目標。任何社會管治,都是以讓人民活得更好為目標,以此說服人民去支持。中國人提出的「制度自信」,正正是因為起碼在過去40年來,中國人活得更好的速度大大快於民主制度管治下的國家。雖然這有低基數效應,但面對當前民主制度的亂局,看看美國停擺、英國脫歐、法國「黃背心」,誰有充分的底氣可以說民主制度會繼續在歷史的競賽中勝出?因此吳桐山常說的另一句話是,「在歷史面前,我們要保持中立」。誰更爛是一個客觀、無情的歷史結果,任何的道德判斷在歷史面前都是浮雲。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穿梭港深兩地的資深傳媒人、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