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恒鑌:公交公司非票務收益回到盈利的15%至20% 可大大減少加價壓力

行政會議昨通過多間巴士公司的加價申請,運輸及物流局局指將繼續與巴士公司研究,該些專營權如何改善服務,包括增加非票價收入以減加價壓力等。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恒鑌形容,今次加價幅度為較溫和的水平,相信市民可接受,指政府應讓公交公司有更多非票務收益,包括:廣告、租務,或者發展一些東西,如巴士或渡輪公司的非票務收益,可回到盈利的15%至20%,相信加價壓力亦會隨之減少。

陳恒鑌表示,如巴士或渡輪公司的非票務收益,可回到盈利的15%至20%,相信加價壓力亦會隨之減少。(黃冠華攝)
陳恒鑌表示,如巴士或渡輪公司的非票務收益,可回到盈利的15%至20%,相信加價壓力亦會隨之減少。(黃冠華攝)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恒鑌形容,今次巴士公司獲批的加價幅度,控制在一個較溫和的水平,相信市民能夠接受,以往他曾向政府提出意見,希望嚴格把關及控制加幅,避免讓巴士公司有「獅子開大口」的機會,加價亦不能偏離市民的負擔能力。

陳恒鑌表示,明白多了鐵路綫開通後,巴士公司的營運越來越困難,現時巴士公司的主要收入是票價,即是不加價就可能虧錢,永遠一旦經營不善,就會向市民開力,他說:「我們經常與政府傾,應該讓公交公司有更多非票務收益,包括:廣告、租務,或者發展一些東西,可以令他們賺錢,舉例港鐵的非票務收益是很厲害,譬如說,港鐵發展物業過百億的盈利,即使營運百多億的票價收回也好,非票務收益就佔了50億元,如果巴士或渡輪公司的非票務收益,可以回到盈利的15%至20%,相信加價壓力亦會隨之減少。」

陳恒鑌認為,政府於推動運輸政策的非票務收益方面,可以再做得更好:「我在之前的交通事務委員會,都向局方提出要求,希望局方推動這一項政策,令非票務收益成為我們公交一個運輸政策裡面的其中一瓣,有了政策的支持,我相信他們從事非票務收益,便會較容易。」他舉例,現時巴士公司想申請非票務收益的工作,是很困難,譬如想申請於巴士站放置一部汽水機,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能公司要和運輸署申請5年才獲批,甚至或者開一間賣紀念品的小商店也好,都要等候很多年。

除了汽水機這些小型的東西,陳恒鑌舉例說:「我們現在有抗加價基金(專營巴士豁免隧道費基金),譬如過隧道時,巴士公司將過隧道的錢全部存入基金內,當要加價的時候,他存了一筆錢,在基金拿回就不用加價,其實很簡單,例如租務收入那些,都可以放在基金內,另一方面泊車轉乘站亦是好的方法增加收入,可以泊車自然有人付錢,泊車轉乘站上亦可以有其他商務活動,如開超市、便利店、食肆等。」

被問到公交營運不善,政府是否有責任,陳恒鑌說:「不可以全怪政府,但政府都有責任,責任在於,在香港營運公交的補貼是少,外國大部份公交都有政府龐大的補貼,才可維持一個低的價位,譬如新加坡,基本上所有公交都是政府的,由政府買車,再投標交予他人營運,營運商純粹是賺營運費,政府實質上有不少補貼,但香港政府反而補貼市民。」他指,過去天星小輪、電車等均出現營運問題,全都與依賴票價有關,必須要令公交在本業外賺更多錢,才可生存,例如電車可以利用歷史建築物作賣點,賣賣咖啡,作旅遊點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