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下車族」才是未來幾年的「重頭戲」  文:寒柏

多年來,港人千方百計的「上車」。大家都普遍相信,只有能做業主才會有前途及希望。「上車」還成為拍拖、結婚及產子的先決條件。

數月前,電視台上映了一齣名為《下流上車族》的電視劇。其實這類題材亦不算新鮮,早在近10年前,內地已有一部名為《樓奴》的劇集。當年,該內地劇爆紅後,亦有以相同題材的港劇出現。多年以來,「上車」一直是小市民的人生目標及理想。

小市民的目標就是簡簡單單的有一層屬於自己的房子,單位的面積不用太大,才幾百呎已十分滿足了。但這些年來,香港在空有74%有待開的土地,明明還可以移山填海造地,居然由於種種原因而拿不出土地來興建房屋。明明土地供應已十分緊拙,港府還把大部份有待發展的土地列為商業區。公屋供應不足,居屋近乎停建,私樓供應亦越來越稀缺,發展商興建的單位賣得越來越貴,面積卻越來越少,港人對樓盤的渴求亦越來越瘋狂。

最核心的問題是,在這種土地及房屋供應極度不足的情況下,即連發展商也不必勤於發展項目,只透過囤地便能大賺。房屋供應不足的問題,亦引起諸般社會矛盾。

但所謂物極必反,社會矛盾日深,很多港人選擇離開香港。篤信西方價值的港人移民海外,支持內地政府的港人則尋求北上發展,人才正在流失。即使土地及房屋供應不足,但住屋需求亦從高位回落。

此外,國際格局不斷變化,香港亦需要檢討其定位及價值,無論是「內地自由行」及「集資活動」都不再是香港的「獨市生意」。我們不僅要面對很多競爭,還要不斷提升服務質素及與時並進。但香港於過去25年來,都奉行「高地價政策」,並不鼓勵創新及多元化。在可見將來,香港肯定要面臨更嚴峻的挑戰。本來,在回歸之初我們已有很多機會可以融入國家發展而鞏固自身的定位,但香港大財團及管治團隊鼠目寸光,白白浪費了很多機會。

香港在人才流失及競爭力下降的情況下,香港經濟前景並不明朗,本港樓市早已沒有上升的動力,一直靠低息環境苦苦支撐。

但於去年3月起至今,美聯儲不斷加息,至近日的5至5.25厘區間。香港房地產商一直都是苦苦支持。到底大家是如何捱過這一年多的時光呢?

1.普遍發展商及物業投資者的負責比率不高,至少表面上只有3成至5成左右,尚能得到銀行的支持。反之,內房商的槓桿遠比港商高,便率先「爆煲」了。絕大部份的港商都是富二代及富三代,其家族本身已傾向保守,再加上金管局多年前已推出監控房地產借貸的「審慎指引」,算是有效地延緩資產泡沫爆破的時點。

2.但由於物業早被炒高,租值只有2厘或以下,發展商及投資者如何支付5厘以上的利息成本呢?但較為幸運的是,在聯繫匯率下,港息並沒有完全趕上美息。港息在去年10月至11月才開始追上美息,但在去年12月起便反過來開始下跌,至本年2月份的2.2厘左右。即使「零息時代」遠去,但港息保持相對低位,亦讓港商有喘息的空間。

3.在港媒及某些專家的「大合奏」下,港人都不斷憧憬美國加息周期將會完結。去年3月起,很多港人仍不相信美國會瘋狂加息,直至去年10月才開始如夢初醒。恐慌情緒過了2個多月後,港息還掉頭向下,當時便不斷有人認為美國將會本年度起減息。本年度至今,當大家發現加息周期比預期長後,仍有人盲目相信下半年會進入減息周期。港人過份樂觀,再加上絕大部份市民的房貸有prime cap作保護,對加息沒有即時的感覺,住宅樓市於本年度初還一度出現反彈。即使美國持續加息,但不少港商便趁一般市民表現得樂觀的情況下趕緊「出貨」。

值得留意的是,美參眾兩院通過暫停債務上限後,有美聯儲官員已說明下半年還有機會再加息兩次。最低限度來說,在正常情況下,本年度應該不會減息,明年是否真正進入減息期仍是未知之數。即是明年進入減息周期,我們亦不見得美國會大幅度減息。

現時,一個月香港銀行同業拆息仍在4.52厘的水平 (2023年6月2日),只要美國維持利率在高水平一段更長的時間,港息始終會趕上美息。在未來1年裡,港息很有機會長時間保持在4至5厘的區間左右。

在這大環境下,香港發展商及物業投資者將會盡可能加快「散貨」及「減債」。「上流下車族」才是未來一年的「重頭戲」。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亦為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