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英教育全線結業的啟示:檢討如何規範校外教育 文:鄧家豪

昔日有六所分校的翹英教育(Brilliant Education)早前宣布全線結業,受影響家長達400位,多人聲稱未能取回已繳付學費,亦有導師表示機構拖欠薪金多月,引起社會關注。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草

有人認為翹英教育結業是整體學生人數下降的結果,但筆者認為這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其實校外教育一直存在非常嚴重的結構性問題。在香港開辦補習社要經過多個政府部門(包括教育局、消防處和衛生署等等)審批以取得「學校牌照」,每個課室的收生額度有規定。但除此以外,開設補習社的初始投資並不高(後續營運成本其實不低),吸引了大量有志投身補習業的人士加入行列。一方面不斷有新人「試創」,另一方面持續有私人補習導師加入競爭,令持牌補習社的經營環境雪上加霜。

由於補習社眾多,質素參差不齊,逐漸令許多家長抱著「先試試看」的心態,見學生成績短時間沒有進步便「轉校」,導致補習社的收入變得不穩定。一些補習社被逼減價,令整個業界陷入惡性競爭。補習社依法登記,容易受政府不同部門諸如稅務局、勞工處、基金管理局監察,承擔較高的行政成本和社會責任。缺乏監管的私人補習,不似補習社需要承擔諸如租金、保險、會計等營運成本,嚴重衝擊了依法經營的補習社。

為何要規範校外教育

部分人視以上情況為「市場行為」,認為交由市場自行調節即可,筆者並不苟同。補習社在現代社會扮演重要角色,無論是滿足個人學習需要,還是作為支援雙職父母的重要伙伴,其社會功能都不容小覷。一間成功融入社區,照看數十甚至上百名學生的補習社不是一時三刻可以重新建立,影響不少學生和家長的生活。補習社具有特殊社會功能,新申辦牌照以及投身此行業都應該受到更嚴格的規範和監管。

蔡若蓮
蔡若蓮

補習業界直接影響了大量學生和家庭日常生活,「輕易開業」的現象應該受到嚴厲遏止。補習社出現惡性競爭,對學生、家長乃至業界都百害而無一利。補習既然有其社會職能,我們應該正視它的存在,完善監管和保障業界的措施,進而教育家長如何選擇適合學生的合法機構。為此,筆者建議當局研究成立補習導師及管理者註冊機制,持續監視牌照數目和註冊者資格,令家長和學生有保障,業界也能走出惡性競爭的深淵。凡涉及教育都不是小事,即使「自僱」,也不應是法外之地。網上無牌售賣手作蛋糕隨時觸犯法例,因為食物安全有完善監管制度。補習社需要更完善的機制規管,私人補習亦然,業界影響廣大未成年人,監管理應完善。

翹英教育的結業是一個警鐘,提醒我們反思和重新檢視校外教育的規範和監管。完善的監管和規範制度能確保教育質量,保障學生和家長權益,也令補習社有健康的經營環境,發揮其應有的社會功能。

文:鄧家豪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秘書長、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HKAEEP)創會會長;慈善機構童理心(Kidpathy)創辦人暨主席;陽光兒童基金會主席;教育倡行(Edution Network)董事;御學軒教育集團創辦人及主席;香港教育大學在讀教育博士(EdD)。鄧家豪創辦及投資多間教育企業,以實踐其數據為本的教學理念及推動教育科技發展。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