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資本主義』與共同富裕 文:吳家俊

去年6月全國人大代表洪為民先生在本港某財經報章論述『公益資本主義』 ,本年2月香港專業聯盟主席劉炳章先生亦在該報撰寫長文,再就『公益資本主義』對香港的啟示,先後有多位本地精英對此學說作正面評價, 反映由日本著名學者原丈人先生提出的這套精神,的確具有相當研究價值,為制定政策的官員提供多一個參考模範。

原丈人(George Hara)先生經常穿梭內地與香港做講座, 他的簡歷和他的名著《21 世紀國民財富論》筆者早年亦有文章簡述,《21 世紀國民財富論》更獲納入國家行政學院參考書目, 這套學說會否對香港的前途有所影響, 現時實屬未知之數。『公益資本主義』概括為公平兼顧企業及社會整體,合理分配利潤及長線投資, 提高整體國民工作收入,從而為世界走進更美好發展。『公益資本主義』的學說與國家提倡的共同富裕的目標接近,有種不謀而合的感覺 。論述共同富裕的國內巨匠,當然要數去年逝世的厲以寧教授, 已故的厲教授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早在1991年,他提出的影響收入分配的三種力量論文:論共同富裕的經濟發展道路,可以在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一九九一年第五期找到。

本地精英近年都點題『公益資本主義』值得本港參考, 該學說提到透過合理分配手段去攤分社會財富,但不是平均分配; 而厲教授亦指出不能用平均主義的眼光來看待共同富裕,不能把共同富裕理解為把人們的收入拉平,因為收入拉平會挫傷個人經營、儲蓄、投資的積極性,也會挫傷個人勞動的積極性。厲教授清楚指明“公平”概念三個要點, 第一,公平”的深層次含義是與消滅剝削制度相聯繫的。第二,公平”在日常經濟活動中,是機會均等, 競賽過程因為能力的差別使得人們的成果不同。假定客觀上仍然存在著機會不均等的話,那麼通過改革,可以逐步實現機會的均等。第三,在收入分配領域內,公平”是同社會主義的按勞分配原則的貫徹相聯繫的,越能貫徹按勞分配,公平”的實現就越充分。厲教授反對食大鑊飯等同”公平」的說法, 所以『公益資本主義』和共同富裕兩者皆非建議社會食大鑊飯式的分現。

『公益資本主義』學說提到初次的社會財富分配是企業定位為『社會公器』, 第二次分配是企業維持員工收益,第三次分配是慈善。厲教授的收入分配論述是第一種是市場機制力量、第二種是政府力量和第三種道德力量。兩套精神相輔相承異曲同工。

有興趣更深入探究『公益資本主義』的朋友, 亦可平行思考共同富裕的發展方向, 究竟擁有『公益資本主義』精神的公益資本企業會否按原丈人的預言愈來愈多,共同富裕又是否是一個時代的必然趨勢, 讓大家拭目以待。

文:吳家俊

城市智庫研究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