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當代經濟學家的說法,「通縮」可能是一件比「高通脹」更為可怕之事。但到底誰人最怕「通縮」?
一般而言,只要出現「通縮」,消費者便傾向儲蓄而減少消費。資方及生產商亦因物價越來越便宜而會削減投資及生產,甚至乎最終會裁員並削弱國民的消費力。最終,「賤物鬥窮人」的情況下,形成了一個經濟衰退的「死循環」。
但我們不妨想深一層,經濟學家點出的主要是資方及商家的擔擾,但事實是否只有資方的角度?一般來說,「通縮」即「物價越來越便宜」,對消費者應該是「佳音」。對我們的真正威脅只是萬一資方裁員了,最終使我們「飯碗不保」。對整個社會來說,經濟衰退才是我們真正所擔憂的。
我們重新疏理當中的細節。是否任何市場裡,只要價格越來越便宜,資方便會放棄、收縮、撤資及裁員?
以手機及電腦市場為例,每年的產品在不斷升級,同等級的產品在不斷降價。手機及電腦行業,亦逐漸由「藍海」變為「紅海」。近年,即連最新款式的手機亦開始劈價促銷了。行業參與者在「紅海」裡,以「白菜價」互相廝殺,當然不易捱,但整個行業至今仍在增長及急速發展中。
對資方或生產商來說,是否有利可圖才是重點。物價升跌都不是最主要的決定因素。減價亦可以是促銷的手段。若價格下跌但體量增加,亦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當然,在「通縮」的日子裡,少了股樓齊升的財富效應,資方及生產商要賺錢,只能各出奇謀。除了各種減價促銷的手段之外,尚可以增強售後服務,作出不同層面的科技創新及尋找新市場。只要資方仍有利可圖,或至少相信未來仍然有希望,便沒有理由因為單純因為要「減價」而收縮生產線了。
在消費者層面來說,我們亦不見得會因為「物價越來越便宜」而不消費。或許我們會對某些投資品及耐用品採取觀望態度,但衣食住行及一般娛樂的消費總得要花。
「通縮」本身絕不會影響國民消費意欲,大家不敢消費亦只是由於擔心經濟前景。舉例說,公務員拿着「鐵飯碗」,根本不必太擔心經濟前景。這群人在「通縮」期間的消費動力便得以保持。
在某程度上,我們的「經濟常識」都主要站在資方及生產商的角度看。其實「通縮」亦即貨幣對物價升值,消費者尚能享受到物價便宜的好處。
因此,「通縮」並非最可怕。值得我們擔心的是,「通縮」的情況會否造成持續的「經濟收縮」呢?只要資方或生產方尚可以支撐得住,即我們不一定會進入那「經濟衰退」的「死循環」。「通縮」亦可以算是一個經濟結構重新「洗牌」的過程,對長遠經濟發展而言,未必是一件壞事。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亦為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