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來,香港商界盲目樂觀,一方面認為「通關」後,本港經濟將會復甦。另一方面則不斷忽略利息風險。較早前不相信美聯儲會大幅加息,現時則期望減息期將至。
早在2021年中,美聯儲已表明對通脹表示高度關注。於2021年下半年,更事先張揚有需要加息。及後,美聯儲於2022年3月正式開始加息,期間更不斷說明有需要繼續大幅加息,並強調不能接受高通脹持續下去。當時,香港商界普遍保持樂觀,主流輿論更認為美國會很快反過來減息。
為何港人會有如此想法?當時確實有西方媒體及研究員持不同意見,認為加息期不會持續太久。亦有香港著名時事評論員分析大局,認為美國高通脹的原因是因為貿易戰、俄烏戰爭及疫情期間的生產遭破壞,以致供應不足。該時評人還指這「供給側通脹」並不能透過加息解決,所以很快便會減息。還有人走訪美歐,一口咬定西方經濟差勁,不可能持續承受高息。甚至乎,有人認為加息跟控制通脹完全無關,根本不用理會美國政府所披露的經濟數據云云。
據筆者觀察,直至2022年底,絕大部分香港企業都完全沒有為高利率做好準備。即使內部有做壓力測試分析,亦只會假設HIBOR上升至3.5%左右。為何是3.5%呢?因為若利率高過這水平,很多企業亦會吃不消。
壓力測試之真正目的,是為企業想清楚若相對極端之情況出現的話,應該如何應對。此外,企業應該預先定好極端情況發生前之警戒線所那裡。現階段又有什麼可以先做等等。有趣的是,本港企業做壓力測試,只會止於自己可承受的情況。然後反過來假定相對極端的情況不會發生;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壓力測試,做來有什麼意義?
事實證明,港商的樂觀看法完全錯誤。過去美聯儲不斷加息,高息環境維持了超過兩年,通脹亦已從高位大幅回落。到底這些港商的問題在那裡?
不少港商都喜歡談國家大事,對中美角力,各地的軍事衝突及環球局勢都會有獨到的見解。有的人認為東方興起而西方衰落,亦有人篤信美國仍是當世第一強國,還批評內地不應如此高調;據筆者走訪各大小企業所見,很多港商都有自己的一套「世界觀」。
當美聯儲宣布要大幅加息,並表明要控制好通脹之際,由於普遍港商已有自己的想法,即連美聯儲官員之說法及美國政府公布的數據,亦只當為兒戲。
港人有自己的一套「世界觀」,於「茶餘飯後」高談闊論亦無不可,但高利率會大幅提高融資成本,亦會嚴重影響資產價值及現金流水平,是各大小企業的生死大事,豈能當為兒戲?那些港人「茶餘飯後」說出來的「偉論」,又怎能用來做企業策劃及財務管理?
美國政府及美聯儲絕對有責任控制好市場預期,一言一行都會經過深思熟慮。美國財金界可以影響全球資金流的原因,除了是因為美國的政治、經濟及軍事實力之外,美國財金官員亦非常擅於控制市場的預期,絕不會胡說八道。既然當時美聯儲高調及事先張揚地說明要加息,並會以通脹水平為參考,就算港人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亦要認真參考美國財金官員的講法及相關報告。
之前,美聯儲已啟動加息,並強調要不斷加息,若如港商所願、忽然的停了下來,豈非失信於人?將來還如何發揮在環球金融市場的影響力?退一步來說,即使美聯儲官員改變主意或形勢有變,亦不可能立刻更改政策。一般而言,在加息周期裡,由暗示利率可能見頂,或將會有條件減息至開始正式啟動減息,好歹亦要有一年半載的時間。否則,美聯儲如何管理好市場預期呢?
美聯儲在加息周期時強調要持續保持高利息一段時間,一直是說得清楚明白的。但到底何時減息,則一直沒有非常明確的時間表。於2024年初,美聯儲的「點陣圖」暗示2024年全年,將有可能減息2至3次,但一切亦要看通脹而定。我們應該怎樣解讀這「暗示」呢?
美聯儲的通脹目標在2%的水平,現時美國通脹於上半年表現得反覆,大約在3.4%的水平。最低限度來說,美國的通脹亦至少要回落至3%以下,才會有條件略為減息。反過來說,有分析員擔心美聯儲會加息,美聯儲官員亦已澄清,說明看不到於未來日子有需要加息。
以現在美國財金界的市場預測來說,有7成分析員認為美聯儲於9月減息,這大概與美聯儲較早前的「點陣圖」所暗示的近似。如此一來,大選前後,或有可能再減息一次。
本年度9月才開始減息的預測,這說明了什麼?
1. 即使美聯儲一如所料於本年度減息2次左右,如今港息已經比美息略低,港息未必會跟隨再減。
2. 本年度的減息幅度非常有限。在高息環境下,本港房地產的投資價值依然偏低,仍未能吸引到內地及海外資金來港收購物業。這對本港發展商、物業投資者及整體香港經濟來說,依然非常不利。
3. 加拿大及歐洲宣布減息後,表明未來利率政策要保持靈活。同時間,美聯儲暫時仍維持高息環境。這說明了即使本年度美國有望減息,明年各國央行的利率走勢亦要視乎實際情況而決定。傳統以來,美國的減息周期持續至少1年以上,但明年會不會減息呢?還有沒有明確的減息周期?我們仍要等待美聯儲的最新說法。
4. 美聯儲只明確說明未來日子不會再加息。但這「未來日子」或「可見將來」所指的,不過是「短期內」;少則是幾個月時間,多則不過是半年左右。美聯儲只能保證「短期內」不會反手加息,但當然不可能預測明年的走勢。本年9月減息只是市場的說法,美聯儲亦只以「點陣圖」暗示。以企業策劃及財務管理的角度看,我們甚至乎應該比「點陣圖」更保守;我們可以預計美聯儲於未來半年內不會再加息,但應該預計它們暫不減息。凡事保守一點,才會比較穩妥。
我們當然可以有自己的「世界觀」,但於企業及財務規劃時,卻應該要尊重市場規律。美聯儲及各國央行要管理好市場預期,絕不可能在利率走勢上胡說八道。在實際操作上,我們應該主要參考各國央行的說法,其次才是綜合參考市場各大行的觀點。時事評論員的個人見解,只能當為「茶餘飯後」的話題,不能當真。
當央行也說不準的時候,我們更應該傾向保守。連央行也不敢保證肯定會減息的時候,我們豈能盲目樂觀?
有人或許會質疑,當我們的預算做得太悲觀,豈非會浪費賺錢的機會?但以香港整體經濟及房地產板塊的情況來說,筆者認為港商捱過了貿易戰、黑暴及疫情,還要經歷了兩年多的高息環境,當務之急是「止蝕」及「保命」。
如今,只有大幅打折變賣資產及削債,才有望捱過寒冬。過去幾年,不少人就是心存僥倖,遲遲不肯賣樓及減債,才會造成今天之困局。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亦為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