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人工智慧大會7月6日閉幕,集中展示中國一批「人工智慧+」創新應用最新成果。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飛速發展,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已成為全球科技競爭的焦點。中國和美國作為這一領域的兩大領軍者,各自展現出了獨特的優勢和面臨的挑戰。近期,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在生成式AI專利申請量上遙遙領先,這一成就不僅體現了中國在該領域的創新活力,也預示著未來AI技術發展的廣闊前景。然而,中美兩國在生成式AI發展上的優劣勢對比,仍需全面審視。
劣勢:硬件技術落差與出口管制
中國在生成式AI領域的硬件基礎,尤其是以晶片為代表的關鍵技術上,與美國存在一定的技術落差。美國擁有全球領先的半導體企業和科研機構,如英偉達、AMD等,這些企業在AI晶片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相比之下,中國雖然近年來在晶片自主研發上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仍需追趕。此外,美國對關鍵技術實施的出口管制,進一步限制了中國在高端AI晶片上的獲取,給中國大模型的研發帶來了挑戰。
然而,面對這一劣勢,中國並未坐以待斃。國家已成立大基金,加大對半導體產業的投資力度,力求在數年內追平技術差距。同時,中國企業也在積極尋求變通辦法,如利用開源模型、通過中間商規避出口管制等,以緩解硬件短缺的問題。這種急起直追的態度和行動,為中國在生成式AI領域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優勢:廣闊市場與良好應用基礎
與美國的硬件優勢相比,中國在生成式AI技術應用上則展現出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規模和成熟的互聯網應用基礎,民眾對互聯網技術的使用十分熟悉,這為AI技術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從自動駕駛到文件管理,從智能支付到智慧城市,中國生成式AI技術的應用場景極為廣泛,市場需求旺盛。
此外,中國政府在AI產業上的政策支持也是不容忽視的優勢。中國政府將AI列為國家發展戰略,投入了大量資源用於研發和推廣。這種自上而下的推動力量,為中國AI技術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同時,中國企業在AI技術的商業化應用上也展現出了極高的效率和創新能力,如百度推出的文心一言等,這些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取得了顯著成績,也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關注。
長遠展望:合作與競爭並存
長遠來看,合作與競爭將是中美兩國關係的主旋律。在全球AI治理的背景下,中美兩國都承擔著推動AI技術健康發展的重要責任。雙方通過加強合作,共同應對AI技術帶來的挑戰和風險,將有助於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AI全球治理體系。
同時,競爭也是推動AI技術不斷進步的重要動力。中美兩國在AI領域的激烈競爭,將促使雙方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技術水準,從而推動全球AI技術的整體進步。對於中國而言,儘管在硬件技術上存在差距,但通過加大投入、尋求變通辦法以及發揮市場和應用優勢,完全有可能在未來實現技術上的趕超。面對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未來,中國應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同時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全球AI技術的健康發展。長遠而言,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才是推動全球AI技術發展的正確道路,美國的技術孤立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文:吳桐山
時事評論員、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