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寫了一篇<動搖美國國本的判決>,在文末說了一句:「現在離美國總統選舉還有大約五個多月,我嘗試作出一些不太可靠的預測:拜登是輸定了,但贏的卻不是特朗普。」
這句話賣了個關子,意思是拜登必敗無疑,放在反特朗普人士面前只有兩個選擇:換「登」或「消滅」特朗普。想不到一個月過去,兩個方法都在做,更想不到的是,兩個方法都不成功!
昨天,在民主黨內在爲換「登」而激烈談論之時,特朗普這邊突然出事了。從現場視頻來看,當時特朗普正側著腦袋侃侃而談,忽然一聲槍響,特朗普楞了一下,伸手摸右耳,然後在隨後的槍聲中蹲到講台底下。三聲槍響後停了幾秒,然後是一串槍聲。
槍擊事件發生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巴特勒(Butler),巴特勒得名於理查德-巴特勒少將(Maj. Gen. Richard Butler),他於 1791 年在俄亥俄州西部的瓦巴什戰役(又稱聖克萊爾敗仗)中跟印第安人作戰時兵敗被殺。賓夕法尼亞是2024年大選中最關鍵的七個搖擺州之一。
現在討論熱度最高的話題是槍擊案是不是特朗普自導自演的,就像當年台灣阿扁的兩顆子彈一樣。
我認為可能性極低,阿扁當年只是近距離是刷肚皮,特朗普卻是真大難不死,如果不是他扭一扭頭,這一槍就是直打後腦勺或腦幹,自編自導失手可能性極大;而且當年阿扁是形勢落後,特朗普現是有不少優勢的;更重要的是阿扁的兩顆子彈是發生在3月19日,次日就是大選投票,完全沒有思考調查空間,特朗普遇刺是離大選還有四個月,現在自導自演是太早了。
從這次事件看,我也非常佩服特朗普的臨危處理,他的即時反應做得極好。我以往批評特朗說的話像是喝了假酒,但是在今次生死之間的臨時的反應,還是能夠突顯出他的本質、性格,可以說,特朗普還是有氣魄的,快要八十歲的老人,中槍後第二反應是鏡頭前高呼「fight!」(戰鬥),真是妥妥的梟雄之姿,這需要極大的心臟,因爲前後只有短短幾秒的時間給他反應。
馬斯克在X上對這事件的回應:「上一次美國出現如此强硬的候選人,還是西奧多.羅斯福。」(Last time America had a candidate this tough was Theodore Roosevelt)。
羅斯福是美國第26任總統,在他退任後的一次競選演講中,被人近距離射擊。當時的子彈卡在其胸中,由於他有豐富的獵人經驗,判斷自己沒有咳血,所以子彈沒有擊中肺部,他堅持演講完了以後才送去醫院。在集會上,他對他的支持者們大聲說:「朋友們,我請你們儘量保持安靜。我不知道你是否完全明白我剛剛中槍了——但要殺死一頭公駝鹿可不止這一點。」
羅斯福勇敢無畏的臨場發揮,被認爲是美國英雄主義叙事,象徵著冷靜、勇敢及不屈。
我看到這次特朗普那張中槍後經典的照片:國旗、鮮血、昂頭、呐喊、揮拳……要素都全了,而是還是極度危險下的自然反應,絕!
美國人素來是相信天命的,這個冥冥之中確實是感覺上帝在庇護特朗普,而且福音派本來就是特朗普的基本盤,這下可以宣傳他太難不死這是上帝的旨意。
好了,特朗普中槍對美國有哪些後續影響?
美國必將更分裂,甚至有內戰之險。
現在只要特朗普能安安穩穩活到大選結束,他是必勝無疑,特朗普上台之後對民主黨也必會重點打擊,而且在10年內,共和黨無一是他的對手。
我能想像反特朗普爲了防止特朗普狗急跳墻,現在可能會採用比這次烈度更大的行動,於是,未來半年,美國政治走向的最大三個可能:
1)繼續「行刺」特朗普,直到成功;
2) 民主黨用極端的方法廢掉美國大選;
3)特朗普勝選之後謀求絕對權力。
這3招出現的可能極高,而且都會動搖整個美國憲法基石,從一半人反對另一半人,到一半人打倒另一半人,由口頭到行動,分裂的最大可能就是走向內戰。
今年2月25日,25歲的美國空軍軍人亞倫·布什內爾(Aaron Bushnell)在華盛頓特區的以色列駐美大使館外自焚,布什內爾將他的自焚行為歸因於美國對以色列在以色列—哈瑪斯戰爭中的持續支持,他宣稱:「我不再做種族滅絕的幫凶。」
今天槍擊特朗普的是20歲的托馬斯·馬修·克魯克斯(Thomas Mathew Crooks)。
從布什內爾到克魯克斯,是什麼讓美國年輕人選擇了這樣極端的行爲?他們不是某件具體的事情而心懷不滿進而走上絕路,他們抗爭的是整個國家的體制。
最可怕的是,他們都很年輕,一個是25歲,另一個據說只有20歲,都是應當如朝日一般充滿無限可能的年齡。
但他們已經看不到這些可能性了。
文:悠 然
學研社成員、傳媒人、經濟人,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並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現爲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