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公私房屋比例是應有之義 文:吳桐山

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提出,在新發展區將公私營房屋比例調整為「五五比」,這或許預示著未來住房政策的新方向。在輪候公屋時間開始縮短以及加強打擊濫用公屋的情況下,我認為這種調整是爭取的。

香港公私房屋比例維持在「七三比」,即七成公屋、三成私樓。這一比例在保障中低收入群體住房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其局限性也逐漸顯現。特別是在北部都會區等以創科、商業服務為主的新發展區域,沿用「七三比」難以匹配區域發展需求。因此,甯漢豪提出的「五五比」調整方案,無疑是對現有住房政策的一次重要修正。

這一調整的意義在於,有助於完善香港的住房置業階梯,鼓勵公屋居民向上流動。通過增加私樓供應,不僅能夠滿足更多中高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還能夠為公屋居民提供更多自置居所的選擇,從而打破「居者難有其屋」的困境。此外,公私房屋比例的平衡還有助於穩定樓市,防止房價過度波動對社會經濟造成衝擊。

年輕人追求公屋現象的反思

特首李家超對年輕人追求公屋現象的評論,則揭示了當前住房政策面臨的另一大挑戰。他指出,年輕人若因追求公屋而浪費自身發展機遇,將會後悔莫及。這一觀點直擊社會痛點,反映了香港私人樓價與基層負擔能力之間的巨大差距。由於房價高企,許多年輕人不得不將大量精力投入到申請公屋的過程中,甚至不惜降低收入以符合申請條件。這種現象不僅扭曲了年輕人的職業規劃和人生發展,也加劇了公屋資源的緊張狀況。

更值得注意的是,濫用公屋的情況日益嚴重,背後也是由於公私營房屋之間的巨大差距。一些人利用公屋政策的漏洞,長期佔據公屋資源,而真正需要住房保障的家庭卻難以獲得配屋。這不僅損害了公屋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也加劇了社會矛盾。

在此背景下,政府增加資助房屋供應、鼓勵基層自置居所的施政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一方面,通過增加私樓供應和資助自置房屋比例,可以緩解公屋輪候壓力,縮短輪候時間,讓更多家庭能夠及時獲得住房保障。另一方面,可以鼓勵年輕人創業就業,提升自身經濟能力,從而逐步實現住房自置。

此外,政府還應加強對公屋政策的監管和調整力度。既要嚴厲打擊濫用公屋的行為,確保公屋資源真正用於需要的人群,也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情況適時調整公屋租金和申請條件,保持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香港住房問題的解決需要多方面政策的協同配合。公私房屋比例的調整、資助房屋供應的增加以及公屋政策的監管調整都是重要的施政方向。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香港有望逐步緩解住房短缺問題,推動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同時,這也為內地大城市公共住房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文:吳桐山

時事評論員、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