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真正檢討及解决劏房及貧窮人口問題 文:謝悅漢

香港多年來貧富懸殊情况一直未有解决,這絕非信口雌黃,而是有數據和事實支持,根據政府統計處2023年1月公布《二零二一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居於分間樓宇單位人士》,顯示劏房戶數字為107,371,居住21.4萬人,較2016年增15,584戶,上升約17%。

而樂施會在2023年9月19日發表《香港貧窮狀況報告2023:疫後復常下的兩極化復原》,分析政府統計處數據,發現2023年第一季度的香港整體貧窮率達20%,逾136萬人處於貧窮狀態。在職貧窮家庭亦有20萬戶(68萬人),貧窮率達11.5%,即約每8名在職人士當中便有1人屬於貧窮。樂施會今年一月的報告指出,比較部分最貧窮及最富裕住戶的月收入中位數,貧富差距由2019年的34.3倍擴大至57.7倍。

筆者在網上搜集各方資料顯示,社會上有無數慈善機構和義工組織,為社會基層、貧苦人家和弱勢社群提供援助,如香港公益金,馬會慈善基金,東華三院,保良局,兒童發展培育基金等;義工組織方面有義務工作發展局(1970年成立),香港青年協會(簡稱青協,1960年成立),以及無數宗教團體,各種慈善義務工作組織,看起來香港是一個充滿愛心的社會。

此外,新來港精英高才,亦組成協會招募到高才義工約500人,協會成立至今雖未滿一年,就已經舉辦40場活動,參與的義工逾千人次,其中包括港人熟悉的百萬行、捐血、賣棋等公益活動,並且齊齊落區服務市民。令精英高才們能實際体驗,香港一般基層的苦况。

但是,扶貧和脱貧是兩個概念,參考2021年人口普查,劏房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為$15,300,即半數劏房戶的每月入息低於此金額。 假設沿用全港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為貧窮線,則為$27,500/2就是$13,750,略低於劏房戶的每月入息中位數。只要看看目前一些工作職位的收入,如酒樓樓面,大厦保安,管理員,超市員工,百貨零售員等,一般月薪不會超過20000元,試想如果他是一家之主,要養活3至4人,尤其是要負擔小孩教育費,真是捉襟見肘,成為月光族。

另一方面,香港又是缺乏勞工的城市,只要看很多行業都要輸入勞工,尤其是建築業,工程業,電腦業,更不要說先進科技業,說明香港勞工學識和技藝未能滿足市場需要。看看引入英才人才的收入,每月最少入息超過50000元,最多月薪超過20萬元,但很多企業求才若渴,說明精英人才仍不足應付市埸所需。

筆者很奇怪,政府很多部門和大部分企業都實行KPI標準作為考核業績表現,為何政府及馬會每年以百億元去支援扶貧工作,却沒有對這些受資助機構進行考核及評估。最為人記得的,便是香港保護兒童會轄下院舍「童樂居」爆出虐兒醜聞,至今累計34 名職員被起訴,為何經營多年都不為人發覺?

要扶助弱勢社群脱貧,政府必須有一個機構統籌,由教育培訓開始,如職訓局等,讓年青人有一技之長,切合社會需求,及要有一個合理退休金制度,讓老有所依。另外,是否可考慮延長退休年齡,讓一些超過60歲但依然精力充沛的長者可以繼續工作,幫助家計。

習近平說過: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香港的繁榮富裕不能只得少部分人可享受到,否則社會藏有大量怨氣和不穩定因素,政府及各機構除了扶貧幫助弱群,更要用種種方法令他們脱貧,方是長遠之計。

文:謝悅漢

資深媒體人,經常有作品登在《亞洲週刋》及內地《今日頭條》網站,著作包括《水泥森林中吶喊》(天地圖書)及《香港仍有善心人》(大公報)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