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香港15歲以下青少年的自殺率顯著增長,尤其是少女的自殺率更是急劇上升。根據最新數據,香港15歲以下青少年的自殺率顯著增長,尤其是少女的自殺率由前年的0.5上升至去年的4.2。這一數據顯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亟需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
疫情後,學校恢復實體課,學童面臨著巨大的學業壓力。許多學童需要追趕學業進度,未必能夠適應這種變化,導致心理壓力增加。此外,社交媒體的普及也對學童的心理健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學童在社交媒體上容易受到同儕壓力、網絡欺凌等問題的困擾,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心理壓力。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林正財對學童壓力表示憂慮。他指出,疫情後恢復實體課,學童面臨的學業壓力大,未必能夠適應,導致去年開學後有較多輕生個案。他強調,家庭、學校及社區應該建構更緊密的網絡,以預防學童心理問題的發生。
調查顯示,輕生學童中有8成沒有精神病紀錄。這表明,學童的心理壓力並非僅僅來自於精神疾病,而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社交媒體的普及使得學童容易受到同儕壓力、網絡欺凌等問題的困擾,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心理壓力。
為了及早識別有較高自殺風險的學生,特區政府推出了三層應急機制。根據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的初步了解,在200多名跟進學生中,約有10人屬於緊急或嚴重個案,安排他們見精神科醫生;四成則有中度需要,可以較快見到專業人士。這一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仍需進一步檢討和改進。
教育局推出了精神健康素養資源套,旨在提高學童的心理健康素養。此外,非政府組織也積極進入校園,協助建立心理健康支持網絡,為學童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支持。
筆者建議家長可以改變思維,與子女同行,了解他們的心聲。家長教育應該成為政策的一部分,幫助家長應對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導。
學校可以增加心理健康資源,如心理輔導員和社工,為學童提供專業的心理支持。此外,推廣正向教育和生命教育,幫助學童建立積極的心理狀態,提升他們的抗壓能力。
社區組織可以加強與學校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支持。建立社區心理健康支持網絡,為學童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幫助他們應對心理壓力。
特區政府可以制定針對青少年的社交媒體使用指導方針,幫助學童正確使用社交媒體,減少其對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此外,推廣數碼素養教育,提高學童的數碼素養,幫助他們應對網絡世界的挑戰。
筆者認同社交媒體對學童壓力的影響不容忽視。為了減少學童的心理壓力,預防自殺事件的發生,家庭、學校及社區應該共同努力,通過多方面的協作,為學童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幫助學童健康成長,遠離心理壓力的困擾。
文:劉建誠
法務會計師
香港法務會計學會 創會理事長
「中國夢智庫」精神健康事務總監
《中國夢智庫》是一間扎根特區的非牟利團體;與心存熱誠的資深義工、專家與職業專業人士們合作,攜手「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