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旺丁不旺財」之困重在對症下藥 文:文武

國慶節將至,內地將迎來另一次旅遊消費的黃金周。旅議會估計,將有115至120萬人次內地遊客訪港,較去年增兩成。旅遊業監管局表示,國慶期間預計有925個內地旅遊團訪港,涉及旅客3.6萬人次,較去年增一成。不過本地旅遊、餐飲、零售業界則擔心會再現「旺丁不旺財」之困局。

「旺丁不旺財」確實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假如內地遊客來港的數量持續增長,卻未能為香港帶來經濟效益,只會為香港增加城市管理的負擔,那就會給人得不償失的感覺。不過,面對這一問題,我們更須思考其原因,到底是香港的消費品已經失去了對內地居民的吸引力,還是香港的業界未能把握住內地消費者喜好的轉變?查清楚這一問題,才好對症下藥,提出解決的辦法。

提及這一問題,中秋期間的一則新聞值得香港各界留意一下。內地電商平台「三隻羊」旗下的網紅「瘋狂小楊哥」,在中秋節前推銷一款聲稱香港製造的「香港美誠月餅」,不足30天,已錄得超過5千萬人民幣的銷售額,甚至比香港本地的老字號品牌「美心月餅」的銷量更高。不過,事後查出,所謂「香港美誠月餅」,產地和門店都在內地,跟香港可以說沒有關係。

今年內地消費市場不振,月餅的銷量大約只有往年的一半,但這款「香港美誠月餅」卻能夠掀起熱銷效應,其中有一些值得深思的地方。假冒香港品牌的月餅,仍然受到消費者追捧,證明香港的消費品對內地消費者而言,仍然具有較高的吸引力。但該產品雖具有吸引,如果只按傳統的做法,簡單地擺放在商場銷售,即便是附加了各種營銷手法,在今年的行情中,恐怕也很難取得理想的銷售成果,「香港美誠月餅」熱銷,與「瘋狂小楊哥」也有很強的關連。

從「香港美誠月餅」事件,反思香港的「旺丁不旺財」問題。香港的消費品未必如各界所想的那樣,已經失去了對內地居民的吸引力。可能事實正好相反,香港的品牌、香港製造的產品,在內地居民心目中,仍然具有較高的吸引力。從內地各省市自治區的大中城市,隨處可見香港商號、香港品牌、香港產品,足以反映出香港消費品在內地仍然較受歡迎。而且,即使在內地也可以買到香港的商品,但與在香港本地購買的商品相比較,品質上仍有分別。

但來港旅遊的內地居民,減少在香港的消費,也是無可爭議的事實。問題出在哪裏?筆者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內地居民的購物模式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內地居民都已習慣網購,大幅度減少逛商場購物的習慣,網紅帶貨的模式才能刺激消費意欲,而香港的商家卻仍然以傳統的方式去營銷,自然很難達至既旺丁又旺財的效果。更何況,在市道不景氣,而租金和工資成本卻仍在上升的狀況下,商家只能縮減商舖和人工開支,又會減少對消費者的吸引力,銷售自然很難提升。

另一原因,則是內地居民外出旅遊消費的模式發生重大轉變有關,過去內地居民來港旅遊,注重購物,一味「買、買、買」,而今,內地整體旅遊市場已發生重大的轉變,人們更注重旅遊消費的文化品味和深度體驗,越來越多人熱衷於到中西文化融合的香港街道走一走,在香港街邊吃一串魚旦的旅遊消費模式。簡單地說,內地遊客來港,就是想要體驗香港特色,香港商家如果想吸引更多內地遊客消費,只必須從香港特色方面,多下功夫。

「旺丁不旺財」令業界沮喪,但不應該只有抱怨、唏噓,而應因應內地居民消費模式的變化,作出調整,並且要對症下藥,才會有好的效果。

政府應對這一困局,則切忌為做而做,不查明根源問題,急於推出各類盛事、打卡點,而不理會是否對內地居民具有吸引力,又不管是否能刺激起內地遊客的消費意欲,最終只能事倍功半。

文:文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