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連續七年蟬聯全球最長壽地區之一,但貧窮長者約有60萬人 文:謝悅漢

雖然香港連續七年蟬聯全球最長壽地區之一,但樂施會分析政府數據,指出今年首季的香港整體貧窮率達到20.2%,超過139萬人處於貧窮狀態,而貧窮長者人數約58.3萬人,全港超過22萬綜援個案中,年老個案佔整體個案的62.8%,反映長者貧窮問題仍然嚴重。

香港貧富懸殊現象多年來不僅没有改善,從各方面數據顯示,貧窮家庭和人數一直在增加。特區政府每年花巨額公帑照顧長者,每5元的公帑開支就有1元用在長者身上,長者的社會福利包括: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自2021年2月1日起,生果金每月為1475元,受惠長生津長者約有57萬名。

事實上,大家有目共睹,有很多年逾65歲長者,依然不分晝夜駕駛小巴、的士,在餐廳裏當服務員或清潔洗碗,在辦公樓或住宅大厦負責打掃清潔,在街頭收紙皮的拾荒者,只要他們還能工作,都希望爭取多些收入幫補家計,或能讓自己在醫藥和健康方面,可以照顧自己,不讓家人受累。

筆者搜集很多貧窮人士的資料、原因、解決問題提議等,發覺教育相當重要,如果年輕時入讀中小學的名校,然後又考上中大港大理大,貧苦家庭出身的年輕人是有機會翻身,逐步走向青雲之路。如果數拾年前的年輕人沒有勤奮讀書,又沒有一門手藝或技術傍身,可能一生勞碌晚景仍然淒涼貧困,如果能夠清淡飯安度餘年已算是福氣。

做成貧窮的原因有多項,經濟結構轉型令不少工人開工不足、工資被壓抑及失業的困局;其次是由於香港缺乏全民性退休保障;第三是缺乏完善的福利制度;第四是社會對老人、中年工人、婦女、新移民存在歧視及政府;第四是很多香港產業移入內地,令山寨工人失業;第五是缺乏足夠職業訓練或語言訓練,令低層白領或藍領難有爬升機會。

香港正面對人口老化和勞動力老齡化問題,從經濟角度來說,勞動力老齡化會令社會整體生產力下降,影響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我們是否可參考一些發達國家的做法,例如德國老年人口在2008年已佔總人口約20%,面對沉重公共退休支出,德國政府推行一系列政策改變,包括改革公共退休金供款和支出比率、提高退休年齡,透過增加老年就業機會和提升相關勞動參與率,取得顯著效果,而政府的負擔亦因而減少。

政府必須積極去解決貧窮問題,尤其是跨代貧窮和長者貧窮,可考慮制定全面扶貧政策, 改善在職家庭津貼計劃及增加金額,多提供幼兒服務令女性可加入職場,在教育上大幅提高整體勞動人口質素和數量,延長在職年齡限制等。

無論如何,香港政府必須用盡種種方法縮窄貧富距離,在長者護理及安老院方面,是否可加強與內地相關單位聯繫,可由政府資助在內地養老。據本港媒體報道,有3.1萬名長者正輪候資助護理安老宿位,平均輪候21個月;另有約6000人則等候入住護養院,亦要平均輪候26個月,以及共有7024人於輪候期間逝世,這絕對損害香港「金融中心」「國際大都會」的形象。

文:謝悅漢

資深媒體人,經常有作品登在《亞洲週刋》及內地《今日頭條》網站,著作包括《水泥森林中吶喊》(天地圖書)及《香港仍有善心人》(大公報)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