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看似是中美歐三足鼎立,但歐洲近年來無論經濟和外交表現,都大不如前,原因甚多,近來看了多篇名家談歐洲問題,我也想發表個人看法。
歐洲聯盟成員國是根據《歐洲聯盟條約》(簡稱‘’歐盟‘’),因應英國脫歐,歐盟成員國由28個減至27個,人口有5億4百萬,較美國人口3億3千萬為多,論市場和經濟規模,有其重要性。不過,以德法兩位龍頭大國的表現,則相當不濟和不妙。
德國經濟是高度發達的社會市場經濟體系,按名義匯率計算,德國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歐洲最大的經濟體。 德國經濟實力雄厚,不論汽車製造、電氣工業、機械製造和化工產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德國現今多項製造業已不具優勢,經濟部計劃調低今年經濟增長預測,由增長0.3%下調為收縮0.2%,低於去年的收縮0.3%。
由朔爾茨領導的社民黨,與執政聯盟內的自由民主黨和綠黨組成的政府,三者在政策和管理方面出現嚴重分歧,日前朔爾茨解除自民黨主席林德納的財長職務,自民黨隨即宣布退出聯合政府,導致三黨執政聯盟破裂。朔爾茨定於下月16日向國會提出對他的信任投票,由於預期無法通過,國會將解散,並預期在明年2月23日舉行大選。德國社民黨宣佈,現任總理朔爾茨當選社民黨總理候選人,競選連任下屆政府總理,當地傳媒報道,德國首次出現有四名總理候選人參選的情況。
說完德國經濟和政情,法國政局亦是動蕩不安,總統馬克龍9月5日任命資深右翼政治人物米歇爾·巴尼耶為新總理,並責成他組建新政府,結束了該國前所未有的50天“無政府”狀態。巴尼耶現年73歲,曾任英國“脫歐”歐盟方首席談判代表、法國外交部長等職務。馬克龍選擇巴尼耶為總理,意味著法國即將開啟黨派間的“共存與合作”,而非來自不同黨派的總統和總理“共治”所造成的相互掣肘。不過,左翼聯盟的四黨則譴責立場右翼總理的任命,將要求對巴尼耶政府進行投票彈劾。
2022年因俄烏戰爭引發原物料與能源價格飆升,和因實施能源價格限漲等因素,法國經濟仍見成長2.6%,但受通脹影響,2023年將放緩降至0.3%。而法國銀行的高利率導致法國人購買房屋比例持續走低。據外媒報道,法國央行法蘭西銀行行長德加洛表示,法國經濟現狀“既不是完全糟糕,也不是一片光明”;他預測,由於經濟放緩,失業率會出現“小幅上升”,大約在7.5%。
歐盟發布最新經濟預測,今年整體經濟成長0.9%,通膨率自2023年的6.4%大減至今年的2.6%,但投資負成長1.6%,最大經濟體德國投資更衰退3%。
縱觀以上德法國內政治情勢不穩定,及歐盟整體經濟情况不樂觀情况,如果俄烏戰爭未能在短期內結束,歐盟仍然以美國馬首是瞻,和中國關係處理不順,情况是相當不妙。首先德法兩國要解決國內政治問題,所謂「家和萬事興」,如兩國領導人無法平息與國會和解决與其他黨派矛盾,談何振興經濟之道?如果歐盟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關係不協調,又怎能做大做好生意?
文:謝悅漢
資深媒體人,經常有作品登在《亞洲週刋》及內地《今日頭條》網站,著作包括《水泥森林中吶喊》(天地圖書)及《香港仍有善心人》(大公報)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