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笠事件對品牌效果的迷思 文:陳思靜

記楊笠代言京東的事件愈來愈火熱,輿情也變得一發不可收拾。這些年來,楊笠的代言總能引發輿論的軒然大波,在爭議與流量起飛的時代,為何還有品牌公司屢次不吸取教訓還選擇她做代言呢?

讓我們來看看近年來楊笠合作的品牌,據不完全統計如下:

2020年10月,楊笠為“男人的衣櫃”海瀾之家做了一場脫口秀直播,被網友們威脅:不換掉楊笠,就一直下單一直退貨;

2021年3月,英特爾在微博發佈了一張楊笠為主形象的海報,當時其相關話題成功登上了微博熱搜的榜一位置,而後立方輿情通統計的資料顯示:人們對英特爾品牌好感度從80%直線落到22%;

英特爾的前車之鑒猶在眼前,但還有三個汽車品牌在2021年先後都找楊笠來代言,分別是:傳統自主品牌——長城坦克(300);造車新勢力——小鵬(P5)和海外企業——賓士(C級)。據車質網的調查報告資料顯示:小鵬P5的男性用戶占比為92.3%;賓士C級的男性用戶占比為92.10%;而坦克300這種硬派越野車,受眾群體幾乎都是男性用戶。在使用者群體基本為男性的情況下,這些品牌卻找了一個靠踩男人、站在性別對立面的風口“火”起來的脫口秀演員做宣傳,無疑是對自家車主的一種背刺。而且,在無數網友們表達抗議後,三家車企都沒有為此道歉,而是選擇偷偷將相關的微博刪掉清空。

我們要知道,脫口秀演員本身的職業特性,即本身就是靠帶有爭議性的話題來搏關注,所以也往往會觸及侮辱、引戰、內涵、映射等“地雷效應”,正所謂“黑紅也是紅”,而黑紅邏輯在娛樂圈裡永遠是最具有性價比的捷徑。

楊笠將脫口秀當成撒潑駡街,猛開地圖炮,地圖炮範圍內的人當然不同意了 ,於是就開始有爭議點了。有人說,楊笠罵的是那些“該罵的男人”,是真正有問題的人,或者對號入座的人,也就是說:如果你覺得自己沒問題,那她就沒罵你。就像楊笠第一次爆火後,很多大V和大博主都站出來支持楊笠,聲稱自己是男性,但看楊笠的段子沒有一點不適,因為他們深知楊笠沒有罵自己,所以其他男人也應該像楊笠段子裡的男人一樣自信一些。

其實,楊笠的這些行為是很典型的強盜邏輯。“我可以罵,但你不能惱,你聽進去了就是你對號入座”。同時,她還會給“高品質男性”一個陷阱,我罵的都是垃圾男人,如果你沒被冒犯,那你就是好男人。這個邏輯幾乎是閉環,你怎麼說怎麼做都正中下懷。還有可怕的是,“普通”是中性詞,“自信”是褒義詞,在楊笠的加工下,這兩個詞卻成了貶義詞,還被圖上了滑稽的畫像,而那些自認普通,但心懷自信的男人莫名就被打上“普信男”的標籤,也就成為了時下最火熱的網路小丑。當然也有人站起來反抗,但是隨著楊笠屢次被舉報的同時,還影響了其他女性的利益,也讓不少女性產生了“女性職場空間變得越來越狹小”的感慨,而事實上,當下女性的職場空間確實逐漸被壓縮,據傳媒報導一些大型企業的管理層女性被屢屢裁員。楊笠就此從這個黑紅的圈中“脫穎而出”,成為當下“爆紅脫口秀演員”。

回到正題:從海瀾之家到英特爾,從賓士到京東,這些大品牌幾乎都在做男性的生意,那為什麼都不長教訓,到底是品牌的市場部沒有認真調研呢,還是有什麼不可告知的原因呢?

其實這涉及到了休眠者效應,也有譯作是睡眠者效應,那就是:

1、在人們接觸資訊的當下,態度會受到信源和資訊內容的雙重影響,甚至信源對受眾態度的作用力更大,其中有公信力的信源更容易改變受眾的態度;

2、 經過一段時間後,信源作用力慢慢消退甚至休眠,受眾態度的影響變數主要是資訊內容本身,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內容和信源進行了分離,當人們收到有說服力弱的資訊時,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有可能被這些資訊說服,簡單來說就是:人們通常記住說了什麼,卻忘記了是誰說的。

不得不說,休眠者效應在廣告行銷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對很多商業現象也有很強力的解釋。例如10年代,當時的大眾審醜形成了一股潮流,帶來了破天流量。由此可以看出,品牌方是看中了楊笠的負面輿論轉流量和助推知名度,楊笠的流量不僅可以給品牌和品牌的項目引流,還可以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而隨著時間不短推移,會讓受眾對信源逐漸疏遠,消費者對楊笠的好惡評價開始休眠,而資訊本身的作用開始“蘇醒”。休眠者效應的意義在於:區隔了使用者和對楊笠態度和產品態度的兩個變數。

所以這亦能解釋了為什麼那麼多品牌屢屢跟楊笠合作的原因。

文:陳思靜

擊劍任俠 快意恩仇 浪蕩宦海 十載浮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