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報道,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12月4日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中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
自上次聯合國通過決議,將春節作為聯合國節假日之後,這次春節申遺成功就徹底擺脫了韓國、越南對春節起源地的爭奪。越南與韓國自古為中國的藩屬,在語言文化等方面受到許多來自中國的影響,尤其是在語言文字方面,兩國在古代的很長時期都沒有本國的民族文字,皆是借用漢字表記。雖然韓國、越南認同中華文化,以「小中華」自居,但也不能厚著臉皮搶我們大中華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啊。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自古以來作為中國傳統節日,可以說是最隆重的節日。許多國家和地區更是把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全球約1/5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春節,這次春節申遺成功,將讓中國春節迎來更為廣闊的世界舞台。
全球不光中國過春節,朝鮮、韓國、越南也重視過春節,馬來西亞、新加坡更是在春節互相拜年,送給朋友兩個橘子,橘與吉諧音象徵著大吉大利。就連現在的日本沖繩地區,民間還在過春節。還有如今美國舊金山的中國春節慶祝活動,己成為全球最大的活動之一。每年將有幾十萬人參與慶祝活動,舞龍、雜技、武術、花車、高蹺、鑼鼓、鞭炮,這些春節元素全都有。在加拿大,春節也逐漸成為地方重大節日。像溫哥華唐人街春節遊行就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在中國香港,越來越多的外籍人士過春節會裝上唐裝,用粵語說「恭喜發財」,派發利是。
從春節定為聯合國假日到春節申遺成功,是對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的認可,有利於促進世界多元文明交流,強化國際間友誼,推動全球和諧發展。中國國家的崛起、綜合國力的迅速增強,是世界看中國、中國春節走向世界的關鍵。有著數千年歷史、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國,歷史上數度成為東方乃至世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一個特殊的現象是中國文化影響世界的時節、程度,很大程度上與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綜合國力的強弱聯繫在一起。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的這種民族性與世界性的融會貫通和相互滲透,決定了在具備民族性之下走向世界性轉變需要以一定的條件為基礎和前提。其中之一,是產生這種民族性文化的國家和地區的綜合國力、世界影響力。
新中國建立、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綜合國力迅速增強,伴隨著中國走向世界的包括中國春節在內的中國文化,逐漸成為世界看中國、了解中國的重要組成部份。文化是根、文化是魂,當一個民族、國家不能在世界佔據一席之地、成為有影響力的時候,這種根和魂充其量僅僅具備民族性而更多時候與世界性離得很遠。中國春節走向世界,世界擁抱中國春節,說到底離不開中國共產黨執政下的社會主義中國的迅速發展。
春節走向世界的背後,是日益提升的中華影響力。放眼全球,動蕩、戰亂等種種問題持續困擾世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霸凌行徑大行其道。中華文化秉持「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價值取向,追求「和衷共濟、和合共生」的高遠理想,推祟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主張「民胞物與、協和萬邦」….. 這些都為回答世界之問提供了重要啓示。
中國春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對增進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實踐全球文明倡議、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借此機會,我們應繼續弘揚和傳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世界文化的繁榮和多樣性作出更大貢獻。
文:吳建東
香港城市智庫評論員、香港就是敢言執委、香港江西萍鄉同鄉會副會長、和衷共濟愛港聯盟副主席。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