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行多項大計劃,沒有效率和節約精神,又怎能完成任務達到目標 文:謝悅漢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於2月26日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目前正展開公眾諮詢,據去年官方預測,到2025年3月底政府財政儲備將只剩餘約6800億元,市民均高度關注政府如何開源節流,包括有什麼紓困措施和長者高度關注2元津貼車費是否會更改。

最近網上流傳兩則視頻,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表示,面對財赤,如果預算案未能顯示出可以控制開支,甚至可能影響香港評級,形容環境嚴峻,他認為政府必須削減開支。他指出部分公營機構有不少儲備,能否考慮減少有關撥款,或於財赤下先交回儲備,共度時艱。

何君堯議員則在另一視頻中,狠批北都公路前期勘查等相關費用高昂,以及公路建築工程十分緩慢。如今北都發展正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在未來五年,會有約6萬個房屋單位落成入伙,而在第二個五年,新落成的房屋單位將增加15萬個,但北環綫主線2034年竣工,全長約23公里的北都公路預計要於2036年才能開通,相互間完全缺乏默契和配合。

大家看到上述兩則新聞有何感想,第一是政府過去數年來均有嚴重赤字,非常有可能令香港評級降低,連累政府和銀行的利息要多付。其次是北都會房屋建設較公路提前完成,未來會令居住北都會市民往來港九各地極為不便,難道這就是「香港工程建設速度」的標誌?請問新任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及其屬下高官有何感想?

現今公務員隊伍不能凍薪和減薪,不能和市民共度時艱,各方面建築速度緩慢,開支又經常遠超預算,開源又無方法,節流又無對策,建設速度又如蝸牛進度,政府想方設法去「搶企業,搶人才」又有什麼用?

全球均稱讚中國為基建狂魔,世界首台馬蹄形盾構、世界最大矩形盾構、世界首台綠色節能盾構,均為中國製造,在打通和建造隧道領先全球;此外,中國在橋樑和道路建築速之快,也是首屈一指,為何香港有關房屋道路建設卻是速度和效率方面奇低?

一河之隔的深圳在多方面已跑贏香港,政府高層必須深刻檢討和反省,不能再用各種理由搪塞,一定要努力查找不足改革創新,方能適應新時代新形勢,相信這是全港市民的祈求和心願。

文:謝悅漢

資深媒體人,經常有作品登在《亞洲週刋》及內地《今日頭條》網站,著作包括《水泥森林中吶喊》(天地圖書)及《香港仍有善心人》(大公報)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