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n.kinliu.hk/wp-content/uploads/2025/02/n.kinliu.hk-2-zhu-tingxuan-0213-website-thumbnail-768x665.jpg)
國產動畫「哪吒2」票房勢如破竹,上映短短十多天,全球票房直指100億!可笑的是,連美加澳紐都已經上映,在當地票房更加大賣。但竟然一河之隔的香港,上映日期一拖再拖,聽聞要等到接近上映一個月後的2月27日才可上映!究竟香港電影界在幹什麼?為何內地的大片在香港上映都是遙遙無期?
2019年的「哪吒1」,在內地太受歡迎票房更成為歷史五大!但在香港事隔三個多月才可以上映,當各大串流平台都有得收看時,誰會在入電影院看呢?在香港票房慘淡亦是理所當然。
![](https://n.kinliu.hk/wp-content/uploads/2025/02/n.kinliu.hk-2-11-768x512.jpg)
但哪吒2,稍為有做資料蒐集的都知道是萬眾期待的一套猛片。此片用了五年時間製作,可以說是中國動漫的頂尖,絕對不是突然間跑出的!我初二已在內地看了3D版,打算回香港帶兒子去看iMax及有英文字幕版。但驚訝香港竟然沒有院線安排同步上映?究竟是行內人士後知後覺?還是小看內地電影的實力呢?甚至是有心排擠內地電影呢?
新春檔期,內地有多套猛片上映!哪吒2、唐探1900(唐探4)、封神2這三部絕對是有前車可鑑,知道必定有票房保證!另外有徐克的射雕英雄傳和林超賢的蛟龍行動。但香港同步上映的只有「封神」和「射雕」,連有周潤發的「唐探4」也未能搶在春節首輪上映?結果香港新春當期第一周,靠「臨時決鬥」、「祥賭必贏」、「封神2」、「柏靈頓」、「射雕」、「麻雀王追男仔」順票房排序頂住只共得三千萬票房。跟上年新春票房相比大跌了37.1%,與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票房更是大幅下降了59.3%(2019年同期票房為7千5百萬)究竟這幾年香港電影業發生什麼事情?
首先,香港電影仍然堅持拍賀歲片,但究竟觀眾對賀歲片仍然有興趣嗎?新年就一定要拍一些毫無內容嘻嘻哈哈賭錢的題材嗎?這類電影還會吸引一家大細入場觀看?我相信在今年新春檔期已經給了大家一個非常明確的答案。你看內地新春檔期,會則重這類型電影嗎?現在還會買飛入場睇電影的都是一些對電影比較有要求的觀眾,要求大製作、有劇情有共鳴、或追求電影院的視覺聽覺效果才會入場。時代環境已經改變,香港電影界都應該跟着走吧。
另外,內地的大片往往在香港良久也未能上映。這究竟是基於傳統的香港電影業保護主義心態?還是其他原因?事實上類似的事件已並非首次發生,上一回引起關注的,是國產大製作《長津湖》也遲遲未在香港上映,這背後的邏輯究竟是什麼?
![](https://n.kinliu.hk/wp-content/uploads/2025/02/n.kinliu.hk-2-12.jpg)
香港電影界一直要「本土主義」和「荷里活元素」,卻一直忽略祖國電影行業的崛起。我有時推介內地電影,便會被一些網民用「奶共」去批評,有些人就是毫不客觀地去攻擊一些內地製作。我從小到大就是一個電影迷,亦曾參與電影的工作,我當然想香港電影長做長有。但若香港電影界和觀眾仍然不去走出這種顏色的分裂,電影行業甚至全香港又如何能團結走出困境呢?當香港電影界投訴香港電影在內地未能排到好院線而影響內地票房之際,是否自己首先排擠內地電影在香港上映當期在先呢?
連美國人都喜歡用小紅書和抖音、「哪吒2」亦在當地大賣;Deepseek、黑悟空的大熱,這些小黃人又會否說這些外國人奶共?為什麼身為中國人不去為祖國強大而驕傲,反而自己要去打壓造謠批評!若這班人繼續要把自己框在一個框內,硬要繼續玩黃色經濟圈去自相殘殺「攬炒」,香港的電影業和經濟一定沒有出路的!
![](https://n.kinliu.hk/wp-content/uploads/2025/02/n.kinliu.hk-2-13.jpg)
我上一篇文章有提議挽救電影市道的方法,其中成立「電影股票」去集資是較新穎的想法,有興趣的請到之前文章【如何挽救香港電影寒冬?】一看。
我們期待的是一個開放、包容、多元化的電影市場,而不是一個自我設限、故步自封的環境。要打壓排擠內地創作,那麼香港的中西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定位,又是如何能確立呢?現在要遲差不多一個月才能在香港上映?迫香港觀眾北上睇戲,到時熱潮過影響香港票房,又是誰的過失呢?
文:朱庭萱
又名「玻璃朱」、Bonnie,多才多藝撐警藝人,既是【LoveHK真心救港】版主,也是節目主持、飲食作家、廚藝學校創辦人、金融機構副總裁,亦曾任職傳媒。2019年因撐警言論被攻擊起底,但沒退縮,繼續敢言,多次與藝人們一起出席撐警活動。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