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離譜洩密和可能的災難 文:悠然

近期,一則令人咋舌的消息在國際社會引發軒然大波:美國高層絕密群聊誤拉記者進群,致使美軍空襲也門計劃離譜洩密。這一事件瞬間成為全球焦點,背後所折射出的問題更是發人深省。

經過是這樣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茲(Mike Waltz)在加密應用軟件Signal討論轟炸也門一事。參與此次討論的,除了沃爾茲之外,還有副總統萬斯(JD Vance)、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r Hegseth)、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中情局長拉特克利夫(John Ratcliffe)等眾多美國政要。誰知,陰差陽錯之下,美國《大西洋月刊》的主編戈德堡(Jeffrey Goldberg)竟也被拉進了這個群聊。

戈德堡最初以為是惡搞,但群內文件發出兩小時後,美軍就真的對也門展開了軍事打擊!於是,戈德堡寫了《特朗普政府意外地給我發了它的戰爭計劃》(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Accidentally Texted Me Its War Plans),把烏龍事件的來龍去脈一一說出,按照戈德堡的披露,官員們聊得興高采烈,國防部長赫格塞斯還在羣裏發送了「即將對也門發動的襲擊的行動細節,包括有關目標、美國將部署的武器和攻擊順序的信息」。中情局長拉特克利夫,則發送了「可能被解釋爲與實際和當前情報行動有關的信息」。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這個內部聊天還暴露出美國最高層不爲人知的另一面。

1,副總統萬斯反對轟炸胡塞武裝。
因爲歐洲比美國更依賴紅海-蘇伊士運河通道。「美國3%的貿易通過 (蘇伊士運河)。但歐洲則是40%。」在萬斯看來,美國何必替歐洲解圍,而且,他還暗示,特朗普可能不瞭解實際情況。

2,美國官員很不喜歡歐洲。
萬斯:「我們走吧,我只是討厭再次救助歐洲。」國防部長赫格塞斯:「我完全同意你對歐洲免費搭車的厭惡。這太可悲了。」

3,美國要經濟回報。
在內部討論中,美國官員還討論,美國辦了事,那就要經濟回報。一位官員說:「據我所知,總統的態度很明確:綠燈放行,但我們要儘快向埃及和歐洲明確我們期望的回報。」「如果歐洲不進行補償,那該怎麼辦?如果美國成功以巨大代價恢復了航行自由,那麼需要有進一步的經濟收益作爲回報。」

當然,戈德堡總編輯也不敢洩露國家機密,他只是向外界披露了一些花邊,不敢講述具體戰爭計劃。但這樣嚴重的泄密,感覺也是前所未有的。

始作俑者的沃爾茲在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主動攬下此次烏龍事件的全部責任。他坦言,自己創建了這個私密工作群,卻在管理上出現重大疏漏。

而當記者問特朗普如何評論時,特朗普的回應是:「我不是《大西洋月刊》的忠實粉絲。對我來說,這是一本即將倒閉的雜誌。我認爲它不是什麼雜誌……我可以告訴你,我對此一無所知。你是第一次告訴我這件事。」

回答是典型的特朗普風格:我不知,《大西洋月刊》是假新聞,快辦不下去了。

很多評論都把事件歸咎於特朗普團隊的混亂和隨意,要知道軍事作戰計劃屬於高度機密信息,如此輕易地洩露,無疑將美軍行動置於危險境地,同時也損害了美國的軍事信譽。

然而,我認為事件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問題:一個軍事行動如此草率的進行,整個決策過程不再受到任何約束,以這樣的方式呈現給世界,這並不好笑。

軍事決策過程如此的草率與不受約束,這不禁讓人擔憂,美國是否會在特朗普一時衝動之下,貿然發動一場難以收場的戰爭。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角色舉足輕重。長久以來,美國憑藉強大的軍事、經濟實力,在全球事務中佔據主導地位。但隨著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美國實力逐漸呈現出衰落之勢。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一些極端的決策可能會給世界帶來難以預估的災難。

如美國深知一個支離破碎的俄羅斯並不符合其長遠利益,所以它故意不打死,也不養肥俄羅斯,這是需要極細密和周詳的政策,稍為意氣用事,就會釀出大禍。

此外,美國在地緣政治上還面臨諸多棘手問題,如伊朗核問題、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等。如在伊朗核問題上,美國單獨動武,將陷入中東核戰的困境。而無條件支持以色列殺害巴勒斯坦人,不僅損害美國國家利益,還使美國反為以色列控製。

總之,美國在全球事務中的一舉一動都牽一髮而動全身。此次美軍空襲也門計劃洩密事件,只是美國諸多問題的一個縮影。在全球力量分佈深刻變革的當下,美國制定戰略、採取行動,都表現出衝動和隨意。

這可能意味着某一天特朗普一拍腦袋,就準備開始一場中等規模的戰爭,而一旦開始,他們可能不知道如何收場,然後步步錯。因爲美國很有可能會錯誤估計形勢,而美國不穩定,只會給全世界帶來災難。

一個深思熟慮的美國固然可怕,但一個隨意衝動的美國,卻是人類的災難。

文:悠 然

傳媒人、經濟人,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並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現爲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