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已證明,綏靖沒有用 文:陳凱文

之前的文章提到,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日前在國安委舉行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講座發表講話,席間不只談及近日備受輿論關注的中美貿易戰,還提及香港社會當前的安全形勢。夏主任認為香港當前仍暗流湧動,亂港分子部分竄至海外,部分則在民間蟄伏擇機而動,還指不少人「有糊塗的想法」,同情反中亂港分子者有之,為反中亂港分子開脫者有之,媚美、恐美、崇美、幻美者有之,或者認為認為只要經濟發展了,就沒有安全問題。

可以看到,中央對於香港當前形勢,把脈仍是相當準確,甚至不諱言的說,相比起反對派及其支持者,民間甚至統治階級當中的綏靖主義者,才是香港當前最大的隱患。正所謂「碉堡最容易在內部被攻陷」,特別在亂港首要分子不是被捕,便是外逃或者蟄伏,主流反對派基本上從建制中退場,「愛國者治港」在理論上業已落實的今天,能夠影響當局當前決策,甚至是破壞社會穩定思潮,必然是仍在建制內,具有政治影響力、權力或資源的綏靖主義者。

事實上,縱觀回歸後的歷史,香港之所以弄至19年黑暴橫行,最終倒逼中央出手落實《港區國安法》,也是源於港府過去在綏靖主義的影響下,多次作出妥協退讓。試想想,若非03年七一遊行後,被視為建制派的時任自由黨主席田北俊,遊說當局撤回法案,國安層面的法律缺位,便不會在回歸後的香港一直存在,在強大的法律阻嚇力之下,當時仍在建制內的主流反對派,亦不會像廿三條立法被擱置之後那樣肆無忌憚,以更偏激的手法試探底線。

此外,2012年的國教風波,當局若非選擇撤回,回歸後出生的一代,也不會在國民教育缺位之下,受到反對派甚至是港獨分子的思想荼毒,致使部分人成了19年支持黑暴的中堅分子。另一方面,以黃之鋒為首的反對派新生代,亦不會因國教一役的成功嶄露頭角,並騎劫了戴耀廷發動的非法佔中行動,使其偏離原計劃,令鬧市區的非法堵路行動維持79天之久,主流反對派亦不會因為受到更激進的本土派乃至自決派挑戰,被動地一同越走越激。

及至2019年修例風波,若非反對派偏激分子嘗試暴力衝擊立法會之後,當局選擇暫緩《逃犯條例》的修訂,也不會讓他們覺得黑暴的手法有效,當時對方的塗鴉中明言「是你教我們和平遊行沒有用」,繼而得寸進尺,提出所謂的「五大訴求」,之後當局又再次讓步,徹底喊停修例,更有部分建制中人港府接受所謂獨立調查委員會的建議,只是當時可能有人已發現綏靖換不來黑暴的平息,最終才沒進一步妥協。

是故,回歸後的港府已用深刻的歷史教訓,說明了綏靖的結果,只會令對方更加得寸進尺,當前的中美貿易戰,亦是同樣的道理。其實特朗普在上個任期時,已曾以中美存在貿易逆差,部分中美企業合作時存在所謂強迫的技術轉讓,以及「中國製造2025」計劃威脅美國的高科技主導地位,對華發動貿易戰,雖然當時國家亦有反制,但同時也曾讓步,包括願意向美國購買更多產品、開放更多商品進口,降低關稅,以及允許外資公司持有更多中國業務的股權。

雖然這樣說有點事後孔明,但是當時所作出的讓步,某程度使對方食髓知味,令其上台後故技重施。當然,七年多前的國家,跟今天不能同日而語,我們亦有理由相信,國家當時已深知貿易戰必再重啟,並一直在積極備戰,其高新領域亦在歐美近年卡脖子下,逐漸取得突破,而且從上次貿易戰中明白夏主任所言,向美國獻媚跪低求饒,換不來和平發展和尊重,這也是國家可以在今次貿易戰中,隨即高調地反制的原因。

由是觀之,香港雖有些人常說「政治是妥協的藝術」,但是先不論此話並未能準確地翻譯德國前首相俾斯麥的原話,所謂妥協本來也不等於毫無底線,更要看對象和時機。對於國際政治上信奉叢林法則的對手,以及其扶植的馬前卒,綏靖只會被視為軟弱的表現,令對方得寸進尺。君不見越南今次便如同香港部分人曾經給中國的建議,在美國發動貿易戰後,將對美進口貨品取消所有關稅,結果還是被對方打臉不?反而我們現在擺出奉陪到底的姿態,特朗普碰了釘子之後,便開始瞎編各種鬼話,為自己未來的讓步找下台階了!

文:陳凱文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