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技浪潮奔湧不息的時代,醫療技術的革新與資訊的無縫流通,正重塑著公共衛生版圖,深刻影響著每一位市民的健康福祉。由此,《2025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修訂)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的提出,將為香港醫療系統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一、草案之利:重塑醫療生態,惠及萬家燈火
(一)、提速增效,賦能醫療服務
草案的精髓,在於其以科技之力,破解醫療信息孤島的困局。通過強化醫健通系統,要求醫護提供者將核心健康數據存入系統,並簡化患者同意流程,醫療資訊得以在瞬息間流通。這一變革,將使醫生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掌握患者的全面健康圖譜,提升診療的精準度與效率,同時減少不必要的重複檢查,節省寶貴的醫療資源。對於東區的每一位居民而言,這是一份實實在在的福祉,讓健康守護更加高效、便捷。

(二)、安全為基,築牢信任之盾
在推動醫療資訊互通的同時,草案亦將個人資料保護與系統安全置於首位。電子健康紀錄專員的監管與執法權力,如同為醫健通系統裝上了「安全閥」,確保數據流通的每一環節都嚴守合規,保障居民的個人隱私不受侵犯。
二、實施之策:細緻入微,共築健康夢
(一)、深耕社區,普及健康新知
為確保草案的精髓能夠深入人心,筆者建議政府在實施前後,加大對東區社區的宣傳與教育力度。通過舉辦健康講座、發放科普冊子、利用社區媒體等多渠道,向居民普及醫健通系統的價值與使用方法,提升其認知度與接受度。讓每一位居民都能成為健康信息的受益者與傳播者。
(二)、關愛弱勢,共築健康屏障
在醫健通系統普及的道路上,我們不能忘記長者、殘障人士、低收入家庭等需要關愛群體。他們或因技術障礙,或因經濟限制,難以充分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因此,筆者呼籲政府提供針對性的支持,如技術培訓、經濟補貼等,確保他們也能平等地享受到醫健通系統帶來的健康福祉。
(三)、精益求精,永續系統升級
醫療技術日新月異,居民需求亦在不斷變化。醫健通系統需保持開放與進取,持續優化升級。筆者建議政府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廣泛收集地區居民與醫療機構的意見,及時調整系統功能,提升用戶體驗。同時,加強與國際先進地區的交流合作,借鑒其成功經驗,推動醫健通系統不斷創新,引領香港醫療服務邁向更高水平。
總而言之,《2025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修訂)條例草案》的提出,是香港醫療系統向智慧化、高效化邁進的重要一步。筆者深信,在立法會的審慎審議與大力推動下,草案必將順利通過並付諸實施,為香港的醫療服務質量提升、資訊流通加速、個人資料安全保障等方面注入強勁動力。讓我們攜手並進,在科技的輔佐下,共同築造一個更加健康的香港!

文:林彩英(左)
香港島東區區議員
「中國夢智庫」地區事務聯合總監
文康服務中心 總幹事
維社之友 主席
文:丁煌(右)
深圳大學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香港島東區區議員(委任),香港基本法教育協會理事
經民聯港島支部主席,「中國夢智庫」主席
香港法務會計學會義務法律顧問
香港薈萃協會法律顧問,城市智庫成員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中國夢智庫》是一間扎根特區的非牟利團體;與心存熱誠的資深義工、專家與職業專業人士們合作,攜手「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