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即將於2025年5月10日率團訪問卡塔爾和科威特,這是繼東盟、歐洲等地訪問後,香港進一步拓展國際合作的又一里程碑。中東作為全球經濟新興焦點,擁有豐富的資源與多元化的發展潛力,與香港在金融、貿易、創科等領域的優勢高度互補。此次中東行不僅彰顯香港「超級聯繫人」的獨特角色,更將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開啟與中東地區合作的新篇章。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全球貿易樞紐,憑藉穩健的經濟基礎與前瞻性的政策,為特首中東行提供了堅實後盾。根據香港政府最新數據,2024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預計增長2.5%至3.5%,反映經濟在疫情後穩步復甦。金融市場表現活躍,2024年香港股票市場首次公開募股(IPO)活動顯著回暖,吸引全球資本目光。此外,2025年3月優化的「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成效顯著,截至2025年1月已收到數千份申請,顯示香港作為國際財富管理中心的強大吸引力。
特區政府的政策部署進一步鞏固了香港的競爭優勢。《2024年施政報告》以「改革求變,由治及興」為主題,提出一系列促進經濟多元化的措施,包括強化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推動創科發展及深化區域合作。例如,2023年降低股票印花稅至0.1%及縮短物業額外印花稅年期的舉措,大幅提升了香港投資環境的吸引力。此外,北部都會區及中鐵線擴展計劃的推進,不僅優化了香港的基建布局,更強化了其作為大灣區核心樞紐的地位。這些政策紅利為特首中東行提供了充足底氣,使香港能夠自信地向中東國家展示其獨特的營商環境與發展潛力。

香港的經濟實力與政策遠見,與中東國家追求經濟多元化與創科發展的目標高度契合。無論是金融合作、基建項目,還是科技創新,香港均具備成為中東資本與技術進入亞洲首選平台的條件。此次訪問正是香港將政策優勢轉化為國際合作機遇的關鍵一步。
特首中東行的設計充分體現了香港「內聯外通」的獨特角色,為深化與中東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此次訪問團陣容強大,首次納入20餘位來自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的內地企業家,涵蓋金融、貿易、基建、創科等多個領域,與30多名香港本地商界領袖共同組成多元化的代表團。這種創新安排不僅展示了香港與內地的緊密聯繫,更凸顯了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全球市場橋樑的戰略定位。
訪問團的目標明確而務實。在卡塔爾和科威特,特首將與當地政府領導人會面,建立高層合作共識,並考察金融、貿易、科技等領域的設施,探索具體合作機會。同時,代表團將向中東政商界推廣香港的最新優勢,例如稅務優惠、透明的法治環境及國際化的營商生態。值得注意的是,中東近年積極推動經濟多元化,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智能城市及綠色金融等領域的投資熱情高漲,這與香港的創科生態及金融專長高度契合。
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在此次訪問中得到充分體現。通過引入內地企業,香港不僅為中東市場帶來中國的技術與資源,更為內地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平台。這種「內聯外通」的模式,正是香港在全球經濟中獨一無二的優勢。特區政府展現的前瞻性與務實性,令人對中東行的成果充滿信心。
特首中東行預計將在金融、貿易、創科等多個領域開啟合作新篇章,為香港經濟多元化與全球影響力提升注入強勁動力。在金融領域,中東的主權財富基金,如卡塔爾投資局,對亞洲市場表現出濃厚興趣。香港憑藉成熟的金融市場與國際化的監管框架,可成為中東資本投資亞洲的首選平台。此外,香港在綠色金融與伊斯蘭金融產品(如蘇庫克)的專業能力,與中東國家的需求高度契合,有望吸引更多中東資本流入香港及大灣區。
在貿易與基建方面,中東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與香港的合作潛力巨大。卡塔爾和科威特在能源與物流領域的優勢,與香港的航運、供應鏈管理及專業服務能力形成互補。香港可為中東的基建項目提供法律、仲裁及融資等支持,進一步鞏固其作為「一帶一路」融資中心的地位。例如,香港的仲裁中心在國際爭端解決中享有盛譽,可為中東企業參與大灣區項目提供信心保障。
創科合作是中東行的另一亮點。中東近年大力投資人工智能與智能城市建設,而香港的數碼港與科學園已培育出蓬勃的創科生態。同時,內地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技術(全球七成AI產權屬於中國)可通過香港平台進入中東市場。例如,香港的初創企業可與卡塔爾的科技園區對接,共同開發智能城市解決方案。此外,訪問還將促進雙向人才流動,吸引中東的科技專業人士來港發展,並通過文化活動(如香港電影節或中東藝術展)增進雙方了解。

具體而言,短期內,訪問有望促成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啟動金融與創科項目的試點。中長期來看,香港與中東可建立常設合作機制,推動資本、技術與人才的深度融合。這些成果不僅將助力香港減少對傳統市場的依賴,更將提升其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力與影響力。
儘管中東行前景光明,但也面臨一定挑戰,需要特區政府與商界共同應對。地緣政治風險是中東地區的長期挑戰,香港需謹慎處理外交關係,避免捲入複雜的國際爭端。其次,中東的商業文化與法規環境與香港存在差異,香港企業需投入時間適應當地市場。此外,新加坡、杜拜等城市也在積極爭奪中東資本,香港必須突出其獨特優勢以脫穎而出。
為應對這些挑戰,香港可充分發揮其法治與透明營商環境的優勢,吸引中東投資者的信任。借助大灣區與內地市場的規模效應,香港可為中東企業提供無可比擬的市場機遇。同時,特區政府應加強前期市場調研與後續項目跟進,確保合作協議順利落地。《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創科基金、稅務優惠等政策紅利,亦可作為吸引中東企業來港設立區域總部的「磁石」。
挑戰的背後蘊藏著巨大機遇。香港作為「一帶一路」融資中心的角色,使其在中東與大灣區的合作中具有天然優勢。例如,中東企業可通過香港參與北部都會區的智慧城市項目,實現技術與資本的雙贏。特區政府展現的靈活性與國際視野,為將中東行轉化為長期合作機遇提供了保障。通過精準的政策支持與市場對接,香港有望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中東資本與技術進入亞洲的首選門戶。
特首李家超的中東行是香港主動融入全球經濟的關鍵一步,充分展現了特區政府的魄力與遠見。這次訪問不僅將深化香港與卡塔爾、科威特的經貿聯繫,更將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創科樞紐的地位。通過「內聯外通」的創新模式,香港正以「超級聯繫人」的身份,為中東資本進入亞洲、內地技術走向全球搭建橋樑。
筆者展望香港與中東的合作將在金融、貿易、創科等領域開花結果,為香港經濟多元化與全球影響力提升注入新動力。特區政府的積極策略,結合香港的經濟實力與政策優勢,為這一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筆者呼籲香港市民與商界積極支持特首的國際化部署,共同把握中東合作帶來的歷史性機遇。
以「改革求變,由治及興」的精神,香港正迎來與中東攜手共創的新時代。

文:劉建誠
法務會計師
深水埗中南分區委員會委員
「中國夢智庫」成員

《中國夢智庫》是一間扎根特區的非牟利團體;與心存熱誠的資深義工、專家與職業專業人士們合作,攜手「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