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共創香港綠色未來 文:林彩英、丁煌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在經濟與金融領域的卓越成就舉世矚目。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及人口的不斷增長,環境保護的壓力也日益增大,廢物管理問題尤為突出,成為制約香港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痛點。由此,《2025年促進循環再造及妥善處置產品(雜項修訂)條例草案》的提出,無疑為香港的環境保護事業注入了強勁的動力。作為東區區議員,筆者全力支持這一草案的實施。

一、建立共同法律框架,推動循環經濟

該條例草案通過修訂《產品環保責任條例》和《廢物處置條例》及其附屬法例,為生產者責任計劃(PRS)構建了適用於不同產品的共同法律框架。這一創新舉措不僅填補了現有法律體系的空白,更為未來更多產品納入循環經濟體系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

回顧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的成功經驗,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框架的建立將有效促進塑膠飲料容器、紙包飲料盒等更多產品的循環再造,全面推動香港的循環經濟發展。

二、提升廢物回收率,保障環境安全

條例草案的實施將顯著提升香港的廢物回收率和循環再造率。以塑膠飲料容器為例,每年數以億計的廢棄容器給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該草案則要求供應商承擔回收責任,確保這些廢棄物得到妥善處理。此外,對廢棄受規管產品的回收處理設施實施牌照管制,確保其符合環保標準,防止有害物質釋放,這一舉措對於保障公眾健康和環境安全具有重要價值。

三、促進經濟轉型,創造綠色動力

條例草案的通過將加速新生產者責任計劃的立法程序,為相關產業帶來新的可能。塑膠飲料容器和紙包飲品盒等生產者責任計劃的實施,預計將催生一批專注於廢物回收和循環再造的企業,這更是為香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經濟效益。同時,這些計劃還將推動本地循環再造、升級再造和新環保工業的蓬勃發展,為香港的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四、增強公眾意識,共築綠色社會

條例草案的實施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例如各議員辦事處、社會團體、地區組織可開展相應的公眾教育活動,如設立回收點、舉辦地區講座和展覽等,提升市民對廢物回收和資源循環再造的認識。此外,條例草案的實施將促使企業更加重視環保責任,推動整個社會向綠色轉型。這樣,我們才能共同構建一個更加環保、可持續的香港社會。

綜上所述,《2025年促進循環再造及妥善處置產品(雜項修訂)條例草案》的實施將會對於香港的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繁榮具有深遠意義。同時,筆者也呼籲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和支持條例草案的實施,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同推動香港向一個更加綠色、可持續的未來邁進!

文:林彩英(左)

香港島東區區議員
「中國夢智庫」地區事務聯合總監
文康服務中心 總幹事
維社之友 主席

文:丁煌(右)

深圳大學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香港島東區區議員(委任),香港基本法教育協會理事
經民聯港島支部主席,「中國夢智庫」主席
香港法務會計學會義務法律顧問
香港薈萃協會法律顧問,城市智庫成員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中國夢智庫》是一間扎根特區的非牟利團體;與心存熱誠的資深義工、專家與職業專業人士們合作,攜手「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