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至今仍不斷錯判中國之情況 文:寒柏

中美日內瓦貿易會談期間,西方媒體的報道明顯對中國有所偏頗,至今仍不斷錯判形勢。除了美國媒體為其政府刻意發放利好消息之外,當中亦存有不少偏見:

1. 外媒引述美國政客及經濟學家對中美關稅戰之爭,一口咬定中方採取強硬態度是因為「愛面子」的問題。中方多次表明立場,不接受「脅逼」及「講一套、做一套」的做法。最主要問題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言而無信,若表現得退讓反而會讓他更加「步步進迫」。

為何中美雙方之前無法展開談判呢?這是由於特朗普無法接受中國的對等反擊而把關稅調升至145%以上。真正「愛面子」而在談判過程中表現得「不理智」的,就只有特朗普一人而已。

2. 中方態度強硬,並沒有主動接觸美方,特朗普只能不斷在社交媒體亂發話。美國財長貝桑還忽然對中國「關心起來」,認為若中美雙方僵持下去的話,關稅會使中國有1000萬人失業。美國財長對關稅影響本國之情況不聞不問,卻熱心地走去中國老百姓的情況?這1000萬失業人口是怎樣估算出來的?

2024年全年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1%,比上年下降0.1%,就業形勢基本上保持穩定。自2018年起,中國政府全力拓展美國以外的出口機遇,民企亦努力增加「財路」;這幾年間,官民雙方都做好面對美國貿易戰或關稅戰之準備。此外,中國政府尚有不少貨幣及財政政策可用,足以打「持久戰」。至今,我們尚未看到有任何中國生產商及出口商因美國關稅問題而出現結業潮。

反而,美國因關稅而出現物資短缺,物價飊升。航行至美國的貨船大幅下跌3成以上。美國碼頭及物流業已醞釀裁員潮。此外,中方直接改向其他國家購買農產品,已教美國農商不知所措。還有,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更直接打擊美國高科技企業。

自從特朗普發動關稅戰以來,政策朝令夕改,美方明顯根本對可能出現的「持久戰」毫無準備。面對中方的所有反制,特朗普都只能靠「嘴炮」還擊。

3. 美媒怎樣抹黑中國呢?就只不斷報道中國4月份製造業活動跌至2023年12月以來的新低。媒體《財新》指,中國服務業活動創下7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但它們卻把某些事實「輕輕帶過」:

其一、美國首季GDP下跌0.3%,是2022年來首次收縮。在特朗普宣布向世界各國加徵關稅的前夕,美國經濟已開始收縮。如今,面對中方的反抗,美國經濟於第2季只會無可奈何的繼續下跌。美國經濟呈現連續兩季下跌的情況,已符合了「經濟衰退」的定義。

其二、期間,中國於4月份的出口表現理想,仍錄得8.1%的升幅,主要受惠於東盟的貿易量急增;這證明中國的分散市場奏效。

我們不必期望中方出口可以繼續保持高增長。重點是,這短短一個月以來的情況可見,中國對美方的依賴已明顯低於2018年之時。這幾年以來的分散市場策略亦取得進展。最低限度來說,中國可透過於其他地區合作而減少美方突然「非理性」的發難所造成的衝擊,並絕對有條件打好這場「持久戰」。

4. 美國財長貝桑還顛倒了是非,硬要說中方「越早談、越有利」。這是什麼意思呢?他指出,若中美雙方一直無法達成協議的話,美商便會到其他國家採購,時間越長便會越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其實,自從2018年起,中美雙方的貿易戰從來沒有停止過。這幾年間,中方作為「生產商」已積極拓展「新市場」,並明顯取得成果。美方作為「消費方」卻根本找不到性價比優於中國的廠家。

說穿了,到底是「廠家」找「新買家」容易?還是「買家」找「新廠家」輕鬆?現時,中國在眾多行業中,已掌握了幾近整條生產鏈,美國憑什麼可以恐嚇中國呢?

在美國經濟學的世界裡,所有理論一向是「買家」主導。經濟學裡的「供求」被譯作Demand and Supply,以「需求」行先。另外,所謂的「經濟成本」,只着重「機會成本」,即highest value option forgone,卻完全忽略實實在在的「生產成本」。市場學則經常吹噓「顧客優先」。在現實世界裡,卻只有真正掌握生產資料的,才有話語權。若生產方「罷工」,買家卻「窮得只有錢」(而且,所謂的錢基本上是毫無「含金量」的「綠紙條」),還有什麼可以做?除非你懂得自己生產,否則憑什麼向生產方發難?

美國對「持久戰」毫無準備,亦無法做好準備。此外,美國商界現時已對特朗普的「關稅戰」主張集體「反水」。由此可見,美商根本無法「吃痛」。「越早談」只會對美方有利;貝桑基本上是把真相倒轉過來亂說。

5. 中國在「黃金周」後,應瑞士的邀請,並說明亦經過美方多次主動接觸後,才願意派員出席會談。其實,中方從不介意誰先接觸誰,只是說明自身沒有找對方的必要。有趣的是,真正多次公開要求對方先主動接觸的,就只有特朗普一人。現時,特朗普才改口風說「誰先接觸誰不重要」。

中美會談期間,中國已表明不可能僅透過這兩天的會面便解決分歧。反之,特朗普已不斷發文指會談取得良好的進展 (但發文卻沒有任何實在的內容)。某些外媒及評論,則仍繼續幻想中方會作出較大的讓步,基本上是近乎誤導讀者。

總括而言,外媒對中方的報道及分析,都明顯帶有偏見,亦嚴重錯削了形勢。美國總統特朗普亦因低估中國的實力而弄得「焦頭爛額」。現時,特朗普只能繼續在社交平台上胡說八道,希望藉此繼續迷惑支持他的選民。

但無論如何,國際社會的眼光是雪亮的,美國這次向全球策動的關稅戰,已明顯敗下陣來;中國則正處在越來越有利的位置。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亦為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