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特朗普16日結束對沙特阿拉伯、卡塔爾、阿聯酋的訪問,特朗普此行重點在於“談生意”,與海灣三國簽署涉及軍售、投資等一系列單子,特朗普揚言此行收穫豐富,並獲上述三國答應於未來十年投資美國逾二萬億美元。

特朗普政府執政百日的民意支持率,跌至近80年來美國歷任總統同期最低,他迫切需要利用這次訪問敲定投資和採購協議,以此安撫美國民眾對他的不滿情緒。特朗普政府試圖以大規模軍售和商業交易對夥伴國家施加影響,另外亦借外資提振美國經濟發展,特別是在能源、礦産、人工智能、高端製造業等關鍵領域為美國注資。
但在中東地區事務上,特朗普在伊核問題,及以巴衝突上,則收效甚微。雖然特朗普此行頻頻喊話伊朗,要求伊朗盡快與美達成核協議,否則將對伊實施大規模“極限施壓”,甚至會讓伊朗石油出口變成零。但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齊14日作强硬回應,美國試圖強將伊朗成為一個順從美國的政權,這是“違背伊朗人民的尊嚴”。

特朗普此次中東之行刻意繞過以色列,亦絕少談及以軍在巴沙任意屠殺巴勒斯坦人民,只是稱美方將讓雙方“盡快結束戰爭”。就在他訪問期間,以色列加大對加沙地帶空襲力度,15和16日兩天內造成超過250人死亡。美方在加沙問題上的種種做法,包括提議將加沙地區作為度假區,都不是出於道義考慮,而是以確保自身利益為前提,美國在世人的眼中,只是一個見利忘義的霸權國家。
特朗普此行最終決定向沙特等國出售高端芯片,特別是向阿聯酋出售50萬枚高端芯片,其中10萬枚用於阿聯酋的領軍企業G42和MGX,另40萬枚用於美國科技巨頭在那裏的商業運行業務。特朗普政府計劃與中東國家共建AI園區,着手打造中東「數據中心」,向三國出售高端芯片,這是美國商務部對華為芯片的極端打壓的延續,即使華為芯片暫時未具威脅性,但特朗普今日是先下手為強。
訪問期間,特朗普高調宣布將解除美國對敘利亞的制裁。2019年美國突然從敘利亞北部撤軍,拋棄庫爾德盟友,被批“背叛”並助長土耳其、俄羅斯勢力擴張。 但美方解除制裁的過程可能十分漫長,具體方式也尚不明確。敘利亞獲解除制裁後的形勢變化,要假以時日方能看到苗頭。
特朗普的中東政策是以現實主義優先,和以短期利益為導向,缺乏長期戰略規劃。美國放任以色列殘殺加沙地區巴勒斯坦人民,它的偏袒和毫無道德風範,令世人產生厭惡之心。 特朗普這次中東外交在戰術層面取得部分突破,但戰略上加劇了地區矛盾,令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相對下降,多極化(中、俄介入)態勢明顯,長遠而言,反而有利中國贏得中東信奉伊斯蘭國家的信任和支持,這未嘗不是件好事。
文:謝悅漢
資深媒體人,經常有作品登在《亞洲週刋》及內地《今日頭條》網站,著作包括《水泥森林中吶喊》(天地圖書)及《香港仍有善心人》(大公報)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