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揮舞關税大棒,但却無法阻嚇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合作,再加上中東富裕「海合會」(原名」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也參加這趟高峯會(本月26日至28日在吉隆坡舉行),中國相當重視並由李強總理出席,他先到訪印尼,再飛去吉隆坡参加中國-東盟-海合會高峰會,大家共商大計加緊區域合作應對美國高關税政策。
眾所週知,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原來按GDP總量計算,東盟十國(印尼、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緬甸、柬埔寨、老撾、文萊)2023年合計GDP約 3.6萬億美元(IMF數據),超過英國(3.2萬億美元)和印度(3.5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和德國,位列全球第五。
據新華社報道,去年中國與東協雙邊貿易額達到9,823億美元。相比之下,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與該地區的商品貿易總額為4,768億美元,只是約為中國與東盟貿易的一半數字。2024年10月,在第27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期間,中國與東盟十國已宣布實質性結束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並發表《關於實質性結束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升級談判的聯合聲明》。
此外,東盟是全球第四大商品貿易體(僅次於中國、美國、歐盟),佔全球貿易總額的約7%。 2022年東盟吸引外國直接投資(FDI)達 2,24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佔全球FDI流入量的12%。 在過去20年,東盟年均GDP增速約5%,遠超全球平均水平3%。截至2024年12月,東盟成員國總面積約449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716億,可以提供大量廉價劳工,亦是一個廣大消費市場。
而海合會是由6個阿拉伯灣國家所組成的經濟和政治集團,其成員國包括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海合會六個國家總人口超過5000萬,國內生產總值逾2萬億美元。海合會成員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介乎21,100美元(阿曼)至69,500美元(卡塔爾),全部都屬於世界銀行定義的高收入經濟體。海合會成員國當今目標,期望利用石油豐富收益投资在先進科技和人工智能,以及擴展業務多元化。
兩年前,香港與海合會的貿易額已超過210億美元,亦已與海合會成員國中的5個簽署了全面避免雙重課稅協定,目前有3家來自海合會成員國的銀行在港運營,這些合作措施不僅促進了雙方的經濟交流,還為香港的金融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
行政長官李家超於五月十日曾率領商貿代表團前往卡塔爾和科威特訪問,李家超表示,中東地區發展迅速,資金充裕;積極尋求分散風險,尤其分散投資到中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配合全球經濟重心東移的大趨勢。李家超指出,希望通過和中東各國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體現香港「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

特朗普實施高關稅政策,不僅令國內物價高漲,也令美國失去往日的信譽,他飄忽的貿易經濟政策,亦令全球各國對美國「不穩定性」存極大疑惑,也令龐大國際基金亦考慮分散投資在其他國家債券,以及能源和基建項目,因為有可預期的經濟效益。

在近期中美關税博奕中,中國可說在世人面贏了漂亮的一仗,因為中國不僅沒有在高壓脅迫下跪地求饒,最终反為平起平坐爭取到較佳關稅待遇。雖然如此,美國看見中國東盟有密切關係,會否用其他無理高壓手段對付東盟,迫東盟疏離中國,這是未知素。所謂「兵來將擋」,這次李強總理親往出席中國-東盟-海合會峯會,將更加提高中國在南方國家,非洲和中東地區的威望,美國任何破壞中國東盟的陰謀和企圖,絕對不容易得逞。
文:謝悅漢
資深媒體人,經常有作品登在《亞洲週刋》及內地《今日頭條》網站,著作包括《水泥森林中吶喊》(天地圖書)及《香港仍有善心人》(大公報)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