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迎來成立28周年,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慶祝酒會上回顧過去三年施政,強調本屆政府以「寧做艱難改革者,不做安逸停滯者」的信念,帶領香港實現「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轉變。 在全球經濟挑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及後疫情時代的複雜背景下,香港經濟穩健復蘇,民生持續改善,社會秩序顯著穩定。根據最新數據,2025年第一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3.1%,顯示經濟動能強勁。 本屆政府通過一系列改革政策,聚焦經濟轉型、民生改善及法治鞏固,為香港注入新活力,奠定長遠發展基礎。
過去三年,香港特區政府積極推動經濟轉型,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及創新中心的地位。在2024年施政報告中,政府明確提出以創新科技、綠色經濟及數字經濟為核心,促進產業多元化,順應全球經濟新趨勢。 具體措施包括加快北部都會區建設,打造國際創科中心;推動金融科技、綠色金融及數字貨幣應用,提升香港在全球金融市場的競爭力;以及吸引高端製造業及高增值產業回流,例如生物科技及高端電子製造。
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香港經濟表現穩健,實質GDP按年增長3.1%,較2024年第四季的2.5%有所加快。 貨物出口和服務輸出顯著增長,特別是旅遊業復蘇帶動服務輸出上升。2024年訪港旅客數量顯著回升,預計2025年將進一步增長,受益於政府積極推廣旅遊及舉辦大型活動,如即將於2025年4月舉辦的世界旅遊城市聯盟(WTCF)香山旅遊峰會。 此外,外資信心持續增強,《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年來,香港營商環境顯著改善,外資企業對法治環境的信心提升,香港在2024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位列第三。
政府的經濟轉型策略順應全球趨勢,特別是內地經濟的穩步增長為香港出口及服務業提供了強大支撐。 例如,香港與內地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持續深化,簡化海關程序並促進跨境貿易。 未來,香港可進一步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融合,拓展國際市場,鞏固其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北部都會區的國際創科中心規劃將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企業進駐,預計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同時,政府應警惕國際貿易摩擦及美國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靈活調整策略以應對外部挑戰。
民生是政府施政的核心,本屆政府在2023及2024年施政報告中推出多項以人為本的政策,涵蓋住房、交通補貼及醫療改革,旨在減輕市民生活負擔,提升生活質量。具體措施包括加快公營房屋供應,縮短公屋輪候時間;推出「兩蚊兩折」交通補貼計劃,減輕市民交通開支;以及提升醫療系統效率,增加基層醫療服務以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

在住房方面,2024年公屋建設進度加快,預計2025年將有更多單位落成,緩解基層市民的住房壓力。 雖然公屋輪候時間仍長達約6年,但政府積極推進北部都會區及「明日大嶼」計劃,預計將大幅增加房屋供應。 交通補貼計劃惠及數十萬市民,有效減輕生活成本壓力。此外,失業率穩中有降,2025年3至5月季節性調整後失業率為3.5%,反映就業市場的穩定性。 政府還通過「力爭向上流動計劃」為弱勢群體提供經濟援助和專業指導,例如為中學生提供職業培訓及獎學金,促進社會流動。
政府的民生政策展現了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特別是針對基層市民的住房和交通補貼措施,直接回應了市民的迫切需求。未來,政府可進一步優化社會福利,例如擴大青年就業培訓計劃,幫助年輕人融入新興產業如創科和綠色金融。同時,針對人口老齡化趨勢,應增加長者醫療保障及社區照護服務,進一步提升市民幸福感。此外,政府應加快公屋建設進度,縮短輪候時間,並探索創新融資模式以支持可負擔房屋的開發。
法治與安全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基石。2020年《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實現了由亂到治的根本轉變,為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穩定環境。2024年3月,香港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進一步完善國家安全法律框架,堵塞法律漏洞。 同時,政府加強關鍵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保護,提升金融及通訊系統的穩定性,為數字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年來,香港社會秩序顯著改善,暴力事件大幅減少,市民生活回歸正常。數據顯示,香港連續多年被評為世界最自由經濟體,並在2024年全球競爭力排名中位列第三。 外資企業對香港法治環境的信心增強,營商環境排名維持全球前列。行政長官李家超強調,國安法的實施不僅保障了社會穩定,還提升了香港的國際競爭力,為吸引外資和人才創造了有利條件。
穩定的社會環境是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的基石,國安法的實施為香港長遠繁榮提供了保障。應加強青年國民教育,通過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等交流項目,增進年輕人對國家的認同感,從而鞏固社會穩定基礎。

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期,特區政府提出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加快北部都會區建設,打造創科及宜居新中心。 北部都會區計劃預計容納250萬人口,並建設創新科技園區及高端商業區,成為香港經濟新引擎。 此外,政府成立跨政策統籌機制,由司長及副司長領導,推動跨部門協作,提升施政效率。香港還積極深化與內地及國際合作,特別是大灣區融合及「一帶一路」倡議,鞏固其國際化優勢。
北部都會區的規劃進展順利,預計將創造數十萬就業機會並吸引高端人才。 香港在2024年福布斯全球最佳營商地排名中位列前十,顯示其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 內地經濟的穩步增長為香港出口及服務業提供支持,2025年預計繼續受惠。 此外,政府通過綠色科技基金(GTF)投入2560萬港元支持30個研發項目,促進低碳經濟發展,顯示香港在綠色金融及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領先地位。
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將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促進產業升級與區域協同。未來,香港應進一步吸引國際創新企業進駐,打造全球創科樞紐。深化大灣區合作,推動跨境數據流動及專業資格互認,將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區域競爭力。 政府還應加大對人工智能及數字經濟的投入,例如通過補貼和培訓計劃推動企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以應對全球科技競爭。
過去三年,香港特區政府以改革為核心,推動經濟轉型、改善民生、鞏固法治,成效顯著。2025年第一季GDP增長3.1%,失業率維持低位,公屋建設加速,社會秩序穩定,顯示政府施政的積極成果。 在「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下,香港正從「由亂到治」邁向「由治及興」,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展望香港應繼續深化改革,聚焦創科、民生及國際合作,加快北部都會區建設,融入大灣區發展大局。儘管國際環境充滿挑戰,香港憑藉其法治優勢、國際化平台及改革決心,定能在全球舞台上繼續閃耀,成為連接內地與世界的橋樑。香港不僅是國際金融中心,未來更將成為全球創科與綠色經濟的領跑者,為下一代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文:劉建誠
香港策劃工程師學會副會長
深水埗中南分區委員會委員
「中國夢智庫」成員

《中國夢智庫》是一間扎根特區的非牟利團體;與心存熱誠的資深義工、專家與職業專業人士們合作,攜手「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