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作準備應對新冠大爆發 文 : 吳桐山

隨美新冠疫情在歐美大爆發,海外香港人回流,加上酒吧、健身室等個別地方的聚集性群組爆發,香港疫情顯得越來越嚴峻。

還記得疫情在武漢、湖北開始爆發時,吳桐山還曾經撰文提醒不要「防疫過當」,現在看來,疫情的蔓延範圍遠較我想像的廣。當疫情主要集中在內地武漢等少數地方,事實上內地各省市的確診病例,其實大多也是武漢、湖北的輸入性病例,那時候圍堵疫情還是比較容易的。但現在病毒的傳播源來自世界各地,歐美、亞洲、澳洲、非洲都有,即使包括香港在內的很多地方已經禁止外國人入境,但仍然是防不勝防。

本港持續每日新增雙位數字病例,本來用作隔離的負壓病房很快會爆滿,即使醫管局增設400張「二線病房」,很大機會仍然不敷應用。借鑒內地和歐美地區的經驗,香港有需要馬上調動更多的社會資源,增設更多的隔離設施,杜絕確診病人「周街走」的現象。

雖然說香港是「大市場小政府」,政府可以調動的資源與內地差天共地,但是不是沒有地方可用呢?絕對不是。反觀外國的經驗,其實最容易是將體育和展覽場地改裝為臨時隔離場所,這些地方一般面積大方便集中管理,同時交通方便,香港也有大球場、會展,更有一些已經棄用的校舍和政府設施,只要馬上行動起來,相信可以改裝出不少的隔離場所。

關鍵是特區政府必須主動作為,不能總是見步行步,被疫情牽着鼻子走。現在社會是極擔心醫院的病床爆滿,記者每日追問,醫管局也難以有令人滿意的答案。為何政府不做好多種預案,公之於眾,告訴大家,如果疫情持續惡化,我們有哪些場所可以運用。如此一來,市民知道仍然有後備設施,自然不會恐慌。

事實上參考外地經驗,將一些體育或會展場地改裝為隔離設施,所需的時間和金錢成本都很有限,即使做了而疫情沒有惡化,最終沒有投入運用,也屬於有備無患,損失有限,公眾斷不會因此而批評政府。相反如果因為隔離設施不足而導致社會大爆發,全港市民付出的生命健康代價都是沉重的。

文 : 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