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建沙嶺殯儀城窒礙深港經濟活動 文 : 朱家健

清明節或前夕,不少市民都會扶老攜幼到各區的墳場掃墓,長途跋涉以表孝心。原來,特區政府正計劃重啟於2012年提出在羅湖沙嶺擴建墳場,並把該區發展成為超級殯儀城,一旦成事,除了墳場外,該區將興建殯儀館、火葬場、公眾殮房、骨灰龕等設施。建議是2012年所作出,但是這已是距離現在相隔8年前的事了,計劃更應該屬於十多年前的構想,未有顧及於這8年期間深圳的迅速發展,現時,與羅湖一河之隔的深圳已成為內地其中一個金融科創平台,積極引進技術和人才,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其中一個核心城市。政策和規劃更應該因時制宜,並不時考慮實際情況,對未發展的用地作更洽當的重新規劃,以新界北的土地為例,其實應該可以配合灣區打造口岸經濟。

試想想,在接壤深圳的香港新界土地興建殯儀城,是多麼的不方便,辦喪事的人家已經身心疲累,還要攀山涉水的進出新界北區,是另類的煎熬;孝子賢孫在春秋二祭又要如萬里長征到殯儀城掃墓,將加重新界北的交通負荷。從香港其他地區途經深圳工作經商的市民,又要繞道,是多麼的不方便。

另一邊廂,彼岸的土地已作規劃發展,而如果超級殯儀城規劃拍板,深圳河另一邊的商住酒店區,則會受到白事的祭祀聲浪和哭喪聲滋擾,同是羅湖區,深圳羅湖區的繁華和香港羅湖的死寂氣氛又是格格不入;那邊的深圳羅湖區科創服務中心和商業綜合區欣欣向榮,這邊的香港火葬場天天在焚化,甚為厭惡,成強烈對比。

另外,其實邊境土地可有更好的規劃,例如,興建商住酒店綜合城區,以配合大灣區規劃香港定位;同時,邊境土地也可以用作興建科創社區建築群,與深圳的科創小城區協同發展;近日,傳出深圳大學欲在香港特區興建新校區,其實邊境土地正正是適合發展跨地大學的校園配套,甚至是興建大學教學醫院;另一則同是近日的新聞,在深圳坪山區將興建深圳醫學科學院,成為研究和應用醫學科技的平台,香港新界羅湖的土地其實也可以有相應的配套,草船借箭,讓邊境土地同時服務香港特區和深圳的新興產業。此外,適逢香港零售市道低迷,筆者認為,特區政府不妨把邊境重新規劃成為免稅商品銷售特區或特式市集,把「香港生產」貨品甚至乎是本地有機蔬果打造成為本地品牌,並在邊境特式市集寄賣。

香港特區是大灣區的重要構成部分,規劃更應該以城市群的長線發展作整體考慮。如果香港特區政府內部個別負責決策的高級公務員對國策陽奉陰違,規劃不理智,作出趕客的決策,那麼,香港既沒有受惠深圳的創科產業協同效應,香港特區也自己不爭氣,未有善用地資源好好規劃香港的未來產業,配合、借助或輔助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優勢產業,屆時將恨錯難返,將讓香港特區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疏離,越走越遠。

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