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對《蘋果日報》開刀? 文:吳桐山

壹傳媒早前披露考慮出售台灣《蘋果日報》若干業務。
壹傳媒早前披露考慮出售台灣《蘋果日報》若干業務。

《蘋果日報》近日成為建制媒體的開刀對象,我們應當如何理解香港的這些傳媒亂象呢?

首先,所謂新聞自由,某程度上是上世紀民主制度高峰期的一個概念。在傳統媒體佔據主導地位的年代,社會大眾是由傳統媒體來塑造集體意識的。在那個年代,媒體講究公信力,訴求的是建立一套符合全社會整體利益的概念。民主制度在那個年代可以有效運行,其實也與社會集體意識的建構有重要關係。

但是今天的互聯網社交媒體世界,信息早已碎片化,沒有人再着意構建一個符合社會整體利益的概念,而一味着眼於構建自己的小圈子。沒有人再講求公信力,而是劍走偏鋒、嘩眾取寵。

技術基礎改變了,新聞自由在這個年代,是否還是一個成立的概念?或者說哪怕成立,它的內涵是否要更新?我相信一切正在改變。

香港作為中西文化匯聚之地,也正正是近年政治文化角力最激烈的地方。中國與西方的意識形態之爭,在香港表現得淋漓盡致。《蘋果日報》作為一份意識形態上高度反共、仇共的媒體,卻身處中國這個單一制的國度,這究竟是新聞自由還是國家安全?我認為兩者都是,關鍵只是如何平衡和取捨。

如果《蘋果日報》只是以報道事實為主,而不是以渲染和煽動反共情緒為主,我認為仍然是可以容許的。但偏偏隨着近年劣質泛政治化崛起,《蘋果日報》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政治宣傳工具,其作用和意義早就超越了傳媒。

要整治《蘋果日報》,固然也應該依法行事。其實《蘋果日報》的很多報道或評論,其用詞已經有否定中國國家政權的嫌疑。遠的不說,以本月12日,中美海軍在南海對峙為例,當日《蘋果》國際版的報道標題是「美軍發相翹腳監視遼寧號」,小標題是「學者:無懼華艦威脅」。「監視」?「威脅」?按照這個用詞,這份報紙明顯是站在美國的立場說話,因此才有美軍監視遼寧艦;這份報紙也明顯不認為南海屬於中國,因此才會說「無懼華艦威脅」。否則說不通,中國軍艦在中國領海巡邏,何威脅之有呢?

經濟文化動作陸續有來

傳統媒體,例如報紙,本來就與政治、文化密不可分,因此傳統的報人,無論其政治立場如何,一般都自認是愛國的,斷不會說否定自己的國家。也因此,傳統媒體一般都有國別歸屬。試想想,如果《蘋果日報》不是一份中國香港的報紙,而是一份美國報紙,例如《華爾街日報》中文版,那麼它說美軍監視遼寧艦,很正常啊。但偏偏這是一份被標識為香港本地的報紙,就會令人看起來怪怪的。

我一早就說,《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只是守住底線,做好政治基礎,但距離把香港管治好,仍然很遠。經濟、文化層面的改造,才剛剛開始。前特首梁振英多次表示不要低估中央把香港管治好的決心,因此我相信後續動作陸續有來。道理很簡單,如果中央把漏洞修補了、紅線守住了,但經濟、民生、文化置之不理,老百姓吃不到好果子,最終的結果一定是會反噬政治體制。做事做一半,出不來好結果,老百姓最終只會認為你的政治體制改革是錯誤的、失敗的,只會醞釀進一步衝擊中國對香港的管治。

因此,要做,就要做到出現好結果為止。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