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香港成功的基石? 文:寒柏

港人肯定曾聽過這句話:「法治是香港成功的基石。」這些使人動容的台詞,很多人總是朗朗上口。但大家想深一層,到底這句話有沒有問題?

如果我們說:「法治是香港其中一個成功的基石。」這或許沒有太大的爭議。其實不只香港,任何文明社會也需要法治去維持,問題在於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有兩個。其一、法治是香港能夠成功的唯一或最主要之基石;其二、英國或西方的法治,才是香港成功的主因。這兩個意思就有很大的問題了。

到底,香港憑甚麼可以「成功」呢?回想起70至80年代,就算是英國人也極少對自己的「法治」自吹自擂。無論在中小學的教科書裏,還是一些文獻裏,英國政府早已說明香港的成功是由於以下幾點:

▪︎ 香港水深港闊,因緣際會之下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即成為當時英國商人在中國的一個重要港口,專做轉口貿易生意。

▪︎ 新中國成立後,英國政府本來打算撤離,但當時中國政府並不急於收回香港,還打算讓香港成為與西方接軌的一個「窗口」。此外,有大量的中國資金及勞動人口湧入香港,促使香港由轉口港,進一步發展成輕工業中心。

▪︎ 隨着香港經濟發展,百物騰貴,我們只得逐漸由輕工業中心,發展成亞洲區內其中一個服務業及金融中心。香港受惠於國家於1978年起的「改革開放」政策,亦經歷了80至90年代的繁榮期。

對於這個「香港故事」,相信大家也不會感到陌生。那麼,那句「法治是香港成功的基石」,是何時興起的?筆者清楚記得90年代中葉,在一次朋友聚會中,有人曾問:「為甚麼香港會成功?」有朋友列舉一系列類近以上所述的歷史、經濟及政治原因,出題人都說不對。當然,那人從沒有說出否定的理由,最後只說:「法治是香港成功的基石,這亦是英國人留下來最大的瑰寶。」

記憶所及,大概在90年代中起,這句「法治是香港成功的基石」開始不斷在電視訪問、書本、報紙和時事評論文章等等出現。後來,甚至連香港電影及電視劇也經常會聽到。

但大家不妨想清楚,這個世界裏是先有人聚居,還是先有法律?是先有商機?還是先有法治?以歷史發展的軌跡來說,我們可以看到,就是因為開始有人聚居,群體社會裏逐漸發展出分工合作的生產及貿易模式,需要有人去管理,才會有法律。

在人類社會裏,就是因為聚居的人越來越多,分工越來越精細,才會有法律及法規的需求;就是因為有大商家,又有大額的交易,更會有很大的爭端,才需要有法律專家去排難解紛。所謂的法治不可能憑空降世,而是要依從社會的發展一步一步的積累。我們不可能找一塊完全沒有價值的荒地,然後把某一個國家的法律硬塞進去,便會有人湧來聚居;我們不會只請一大班法官和律師來,就會出現各行各業的商機。自古以來,只會是一個地方有人和有商機,才會衍生出法律及法規。試問一個貧脊而完全沒有生意的地方,會有狀師留在那裏捍衞法律公義嗎?

筆者絕不是否定法治的重要性,而是「法治是香港成功的基石」這句話,間接否定了其餘所有成功的原因,即漠視了歷史、經濟及政治因素的重要性。進一步來說,如果說因為香港有法治才會有商機,則肯定是倒因成果、胡說八道。

最後,補充一些不重要的細節。當年對筆者說出這句「法治是香港成功的基石」的人,是一位在港大讀法律系的高材生,也難怪她對英國人留給香港的法治這般吹捧。還有,她是一名印度裔的英國人;英國也把這「瑰寶」送了給印度。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