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監管不能放棄市場的決定作用 文:吳桐山

7月26日、27日,內地和香港股市連續兩日大跌,導火索是教育培訓行業的重磅「雙減」政策,但打擊層面明顯外延至各行各業。互聯網、軟件、房地產、物管等,各個板塊幾乎全面重挫。單單是對教育培訓行業的監管,不可能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市場明顯是擔心政策發生了大方向的轉變。

也是在26日、27日,內地廣泛流傳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已經拋棄了「美國道路」,轉向了「德國道路」,因此,「重製造、輕服務」已經成為未來三至五年甚至五至七年的基本政策。這種分析切合市場熱點,吸引眼球,表面邏輯也成立。但細心一想,這明顯是以一時的市場研判取代了長期的政策分析,未必經得起考驗。

首先,我不是太喜歡動不動與歷史上的別國相比較。歷史的確可以帶給我們思考、借鑒,但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歷史不會簡單地重複,例如總是說中國會不會重蹈日本覆轍這樣的話,只是為了增加話題的吸引力,事實上中國面對的問題與歷史上的日本既有相似也有不同,有些問題是大家都面對,但不會簡單地重複。

「哪國道路」不能挑

「美國道路」、「德國道路」?美國之所以走上這樣的路,有兩個前提條件。第一是美國有足夠強大的軍力,繼而美國可以控制某些關鍵要素,例如歷史上的石油,讓其他國家臣服於美國。這樣美國就有了別人沒有的鑄幣權,各國都要認可她的貨幣,美國只要印錢就可以。

第二是美國要做到的是稱霸全球,因此她到處結盟,有很多小老弟,這樣才能稱霸。這就決定了,美國必須要把其他的工作分給她的小老弟去做。例如其實美國石油資源豐富,但很長一段時間她自己不生產,留給中東盟友去生產。半導體這些東西,也外判給日本、韓國這些盟友去做。反過來思考,美國有了美軍霸權,美元霸權是怎麼來的?就是靠着:我保護你的安全,然後你給我做事,我印錢買你們的產品,等於強迫你們信任我、接受我的貨幣。因此你說美國「重服務、輕製造」?是啊,但如果美國石油也自己生產,各種生活用品、半導體也自己生產,那請問哪來的美元霸權?小老弟們會說:「大哥,你太牛了,自己全做了,都不用跟我做交易,我拿甚麼換你的貨幣?」這麼一來,美國還是老大嗎?不給小老弟派任務,你怎麼做老大啊?這樣的美國豈不是成了關起門來的強國?

因此,美國掌握的是最核心的東西,武器、金融、意識形態這些。美國不怕小老弟們合起來造反?第一老大會操盤,不會讓小老弟們團結起來;第二實在不行就動武,美國又沒有把原子彈都外判給你。

「美國道路」、「德國道路」、「日本道路」,其實各國之所以如此,都有其複雜的歷史背景、能力因素,中國自身也是一個大國,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選擇做誰。這又不是打遊戲,角色隨便你挑的嗎?

強國不能「輕服務」

中國要走自己的強國路,真的可以「重製造、輕服務」?中國擁有全球最強大的製造能力和最完備的產業鏈,但在某些核心技術方面是弱項,這確實需要補強,也是美國卡脖子的地方。但為何可以「輕服務」?這裏的邏輯我就不明白了。中國在國際上一直都是軟實力不夠,國際影響力與經濟實力不匹配,服務、文化、傳媒這些領域,正正是中國需要急起直追,補強軟實力的地方。無論是互聯網服務還是專業服務,對於增強國際影響力都至關重要。對於一個崛起中的大國,製造、服務都要強,並非非此即彼的關係,美國崛起時製造業也很強大,逐漸確立了美軍霸權和美元霸權後,才把非核心的製造給別人做。

投資市場近日表現得信心盡失,我認為市場擔心的已經不僅僅是監管有多強大,而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是否已經動搖了?還記得中學政治是這麼教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改革開放最重大的轉變,就是資源配置由過去的政府唱主角,改為市場唱主角。今次教育培訓行業被「團滅」,令人感覺已經超越了監管範疇,已經不是完善遊戲,而是直接用政府的有形之手終止遊戲,這才是市場擔心的邏輯吧。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