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五波疫情失控,官方感染人數超越一百萬人,
究竟香港是否仍堅持「動態清零」?
在第五波爆發初期,筆者和不少政界人士都提出過, 香港是不能學西方推行「與病毒共存」, 因為我們的疫苗接種率不足,若然我們放棄「動態清零」, 便會有很多人因染疫而死亡。果然,在疫情失控之後, 香港每日除了確診數字外,死亡人數也突破每日200人, 死亡率更是全球先進國家/地區之冠。隨着疫情繼續擴散, 港大和中大都推算,在五月左右, 香港將會有400至500萬人染疫。
中央衞健委專家梁萬年來港後,提出「三減」政策,減感染、 減重症、減死亡。雖然他沒有說要放棄「動態清零」,但明顯地,「 清零」已經不再是抗疫的首要目標。
中國防疫政策的修訂
近日,中國內地的疫情也嚴峻起來, 深圳和長春等地更要實施封城強檢。但另一方面,中央就「 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作出了修訂, 包括提高入院的門檻和降低出院的門檻,輕症確診者只需隔離, 不需住院,而出院後在家隔離的時間也縮短了。 中國防疫政策的修訂,並非因為醫療系統崩潰而被迫作出的, 而是基於科學。根據各國數據顯示, Omicron變種病毒引發的重症和死亡個案較之前的其他變種病 毒少,證明病毒已經弱化,特別是如果確診者已經注射疫苗。
同時,中國的專家也曾經指出,中國的「動態清零」不會是永恆的, 但要等待合適時間和條件才能「與病毒共存」, 例如發明了有效的藥物治療新冠肺炎。近日, 美國兩間藥廠輝瑞和默沙東都推出了專門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 而中國內地騰勝博藥的安巴韋單抗/ 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也已經被國家委健委納入為新冠診療方案, 有效率也達到80%。因此,雖然「動態清零」的方向不變, 但中國內地已開始修訂她的防疫政策。
香港實驗「與病毒共存」
香港的疫情已全面擴散,短期內清零已經是不可能, 如前食衞局局長高永文醫生所言,香港已經是被逼要「與病毒共存」 。既然如此,我們該如何改變防疫政策呢?
首先,我們不要將「與病毒共存」和「躺平」混為一談。 若然我們要放寬某些防疫政策,例如容許英美等國的航班來港, 重開學校、運動場等處所,容許餐飲業經營晚市等等, 那麼另一些措施便要相應收緊。我們要有條件「與病毒共存」, 疫苗注射率必須進一步提升。 其實現時已接種第一針的人已超過九成, 只要我們加快為長者和兒童接種, 並強制那些身體狀況沒有不適合接種疫苗的人打針, 我們便能達至某程度上的群體免疫, 或最少大大減低確診患者的死亡率。
第二,我們對確診患者的支援要進一步加強。 醫院和診所要有更好的準備,包括床位、醫護人手和藥物, 以應付因放鬆防疫措施後而出現的重症患者,特別是長者和兒童。 同時,我們也要做好對輕症者的支援。 之前政府和醫院的熱線長時間不能接通, 居家隔離的確診者往往在康復後才收到政府的電話和物資, 因而感到無助和憤怒,這些措施都必須要改善。
第三,既然要實行「與病毒共存」, 再花大量人力物力做圍封強檢和病毒追蹤已沒有意思, 相關的人手應該調配到其他更有效的抗疫工作。
香港是世界上少數的地區可以選擇中國的滅活疫苗或外國的信使核糖 核酸疫苗, 所以香港患者的數據可以作為內地是否進一步開放的參考, 特別是滅活疫苗對預防變種新冠病毒所引致的重症或死亡的有效性。
如此一來,若香港放寬防疫規限,便可以率先與世界接軌, 經濟亦能慢慢恢復過來, 同時可留住大量因害怕嚴厲防疫政策而離開的人才。當然, 與中國內地通關也是十分重要。若然香港能夠成功, 內地便可根據香港的經驗逐步放寬,並恢復通關,這也是用好香港「 一國兩制」優勢的方法。
文:沈豪傑
事務律師 區議員 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