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戰」是俄烏軍事戰外的第二大戰場,未來亦將是決定戰爭成敗主因之一 文:謝悅漢

網絡戰(Cyberwarfare)一直被認為是現代戰爭中的新形態,在俄烏衝突中,網絡空間也成為雙方「熱戰」外激烈衝突領域,甚至在面對面衝突之前,彼此就已展開網絡攻擊。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道,2月23日俄軍坦克部隊開進烏克蘭前夕,微軟的威脅情報中心(Threat Intelligence Center)便已響起警報,他們發現一個從未見過的惡意刪除軟體(wiper)鎖定了烏克蘭政府單位和金融機構。數小時後,這個遠在美國西雅圖的微軟部門,等同投入這場戰爭。隨着實體戰爭開打,網絡世界戰況更為激烈,情勢也比地面更混亂。

俄羅斯是公認的網絡強國,俄烏衝突中,網絡空間也成為雙方「熱戰」外激烈衝突領域,以小蝦米對抗俄國大鯨魚的烏克蘭政府,充分運用社群媒體等網絡工具,讓世人與他們站在一起。當然,没有西方網絡巨頭積極參與和支持,烏克蘭在「網絡戰」中亦會惨敗。

原來烏克蘭設有數位轉型部(Minister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Department),在社群軟體Telegram上可號召全球網民加入他們的資訊部隊(I.T. army),至今已有超過50萬人加入該群組。Google、蘋果、臉書等大型網路企業也協助抗俄,除了在應用程式(APP)商店等平台上移除俄國假新聞APP,還參與枱面下的網絡戰。

根據「維基揭秘」網站2017年曝光的近9000份中情局機密文件顯示,美國中情局擁有龐大的「網絡情報中心」,「註冊用戶」超過5000人,其設計的網絡攻擊工具超過1000個,可以全天候對外發動網絡攻擊。

網絡戰又稱為「認知作戰」之一,認知作戰進行的方式,是在社交媒體上利用虛假、偏激的消息,增加用戶參與程度,在偏激言論中也不時會摻雜虛假言論,如FB等不同社交媒體上的群體在受過演算法後,會被圈在自己的資訊泡泡裡,這讓有心人士在做認知上的操作會變得有效率,更容易帶領無知群眾走向偏激和帶有偏見。

「資訊安全即國家安全,網絡安全是刻不容緩的大事」,現今全球各國均對此有清晰認識,很可惜,網絡戰和網絡安全等同是高科技戰,弱小貧窮落後國家,又怎能負擔得起這昂貴玩意,可以說是任人魚肉。

所謂商場如戰場,駭客可以說是無處不在,不論在國家網絡,私人企業,甚至個人電腦,都隨時會受到駭客攻擊和偷竊機密訊息,真是令人防不勝防,所以網絡安全專家成為當今熱門和被高薪搜聘對象。作為小市民,則須在每日海量訊息中,自行分辨真假,不要隨便上當任人瞞騙擺佈。

文:謝悅漢

資深媒體人,經常有作品登在《亞洲週刋》及內地《今日頭條》網站,著作包括《水泥森林中吶喊》(天地圖書)及《香港仍有善心人》(大公報)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