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粉嶺高球場收地建公屋一事,本來真是不欲多談,但是看到部分所謂建制派中人,都先後跳出來反對,先是建制派重新取回控制權的北區區議會,於六月一致通過反對收地的動議,之後到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接二連三地發聲反對。直到近日,便換上行會成員湯家驊,借着討論吸引「海外人才」的話題,扯上高球場的收地問題,整件事便實在有點耐人尋味。
先說反對的理據,還真是一個比一個牽強。北區區議會反對的理由,是社區配套及交通擠塞問題,這已是聽起來比較在理,雖然不是不能解決;之後是葉劉淑儀提出的反對理由,上篇文章已加以反駁,在此不贅。至於湯家驊的理由,是海外人士崇尚帆船、滑水、高爾夫之類的運動,香港的高球場已少於新加坡,政府還要把「半個粉嶺高爾夫球場改建成公屋區」,跟「吸引海外人才的目標實是背道而馳」。
如此說法,還真是讓人啼笑皆非。吸引外來人才也好,留住本地人才也罷,主要靠人力市場調整。當中,薪酬和就業前景是最大的誘因,其次是個人及外匯的進出境自由,再其次才是所謂的生活質素。因此,如果後兩者條件不夠其他地區吸引,而私人企業又真是有心吸引外來人才的話,可在薪酬和就業前景上給予更豐厚的條件。政府拿公共資源,去幫私營企業吸引或留住人才,這是甚麼回事呢?
退一步而言,假定這類高消費運動設施,真是吸引外來人才的其中一大要素,而這類措施在香港本地又真是不足,但香港跟新加坡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新加坡作為一個國家,總不能讓他們的人跑到馬來西亞打高爾夫。香港的深圳河以北,都屬一國之內,建制中人過去又常常推銷「一小時生活圈」,鼓勵中下階層晚上回內地居住,早上回港上班。
既然如此,湯家驊談這類高消費運動設施時,為何又不想想「一小時生活圈」內,其實也有這方面的設施?是他或某些建制派認為,中下階層便可以每日香港內地來回奔波,所謂的「人才」便不能在假日北上打場高爾夫?還是某些人骨子裡,根本沒有「一國」概念,或至少是山頭主義心態作崇,覺得這一類高消費運動,最好還是留港消費?
再退一步而言,高消費運動場地不足,真是不利於吸引外來人才,而又假設這類外來人才,不屑或不便於到大灣區兄弟城市的同類設施內遊玩,這類運動設施現時基本上都是由私人俱樂部營運。既然如此,這方面運動設施數目上的多寡,亦理應由市場自行調整。只要有利可圖,這類高消費運動的俱樂部大可以市價買入或租借用地。
政府過去以低於市價的租金,讓部分私人俱樂部經營這類高消費運動,本身便是不合理的政策傾斜,因而引來不少批評。湯家驊現在還要指這類運動場地不足,究竟意欲何為?是想政府多撥一些用地出來,興建一些公營的高球場出來?還是批出多些地出來,讓私人俱樂部繼續像過往一樣,可以遠低於市場的地價租借用地?這點湯家驊有責任說清楚。
再再退一步而言,香港為了吸引外來人才,又是否真的只顧對方需求,而去犧牲本地居民的利益。事實上,不同人有不同的愛好,亦不是每個外國人都愛打高爾夫,亦有不少人喜歡夜生活,乃至是去嫖去賭和吸食大麻。如此一來,湯家驊是否又要贊成香港像泰國或其他東南亞國家一樣,設立紅燈區,讓賭博和大麻合法化呢,藉此吸引外來人才和遊客呢?
更重要的是,即使假設香港的高消費運動場地數目,不足以吸引外來人才之說成立,現在政府並不是把整個粉嶺高球場收回,亦不是像湯家驊所言,是收回「半個粉嶺高爾夫球場改建成公屋區」啊!事實上,政府只是收回高球場170公頃當中的32公頃,只佔整個高球場的18.8%,而用作興建公屋的用地只有9公頃。上屆政府決定收地時,湯家驊已是行會成員,他有可能不知道嗎?
另一方面,對於一個帶有練習設施、會所及停車場的18洞高爾夫球場來說,160至180英畝是最為標準,即只需約72.8公頃,意味着粉嶺高球會即使被收回32公頃之後,仍比外國一般的標準18洞球場大65.2公頃,更不要說外國不少高球場,18洞的球場面積早已被縮至100英畝(40.46公頃),意味着粉嶺高球場被收回32公頃後,仍比外國不少球場大3.4倍。
由是觀之,先不說湯家驊作為兩屆行會成員,竟然公然罔顧客觀事實,訛稱政府收回高球場一半用地改建公屋區,已讓人懷疑他是故意發表欺詐性失實陳述,湯家驊和葉劉淑儀均屬香港高球會的會員,收地顯然影響到其切身利益,但仍不知避嫌,利用其公職身份所帶來的輿論影響力,公開發表反對收回部分高球場的意見,意圖藉此製造輿論壓力,倒逼特區政府改變決定,如此所作所為,若不視為公職人員行為失當而加以追究,又會否貶損新任特首李家超的管治威信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
文:陳凱文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