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過後】(2) 未來「沒有最差,只有更差」 湯家驊嘆佔中遺禍深遠

「香港為佔中付出了甚麼代價?我不認為算是『代價』,因為『代價』通常是指換取到一些東西回來,但我們經歷過這一段沉痛的日子後,我看不見香港得到過甚麼。」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兼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感嘆道。即使佔中已發生將近5年,但他認為,對社會的創傷不但未有痊癒,而且傷勢更趨惡化。

當年矢言為了爭取行政長官全民普選而加入議會的湯家驊,隨着佔中落幕、政改被否決,他含淚退出自己一手創立的公民黨,並辭去立法會議員職務,其後自組「第三條路線」的民主思路,繼續為全面落實「一國兩制」和爭取普選而努力。

港人未有汲取佔中教訓

「佔中是有史以來傷害香港社會最深的一場政治活動,使香港產生前所未有的對立、分化;甚至未來將會繼續對立、繼續分化。這些傷害,並非拉幾個人坐監就可以彌補得到。」雖然佔中禍害深遠,但很可惜,港人並沒有在佔中裏面汲取到教訓,至少反對派的政治領袖沒有。從他們對特區或中央政府的抗拒有增無減,從行政與立法之間關係的交惡,現時的政治生態,湯家驊形容,「沒有最差,只有更差」。

講到如斯悲觀,香港未來豈不是死路一條?

「我又不覺得是死路一條,但要改變現在的政治環境,其實每個人都有責任。香港有逾六成人都屬於『中間派』,只要他們願意參與政治活動,就可以改善現在的政治環境。」

湯家驊
湯家驊

爭取民主要有妥協精神

但事實上,要這六成「中間人」挺身參與政治活動絕非易事。湯家驊指出,要有兩個誘因:第一是需要有新的政黨出現,吸納中間派支持;二是要改變議會選舉制度,讓新政黨可以走進立法會,為中間派發聲。倡議走第三條路線的他慨嘆,這條路滿途荊棘:「要麼被人『抹紅』,要麼被人『抹黃』,無人願意相信我在行第三條路,最後港人都係覺得無得揀。」

雖然寸步難行,但湯家驊依然堅持去做他認為對的事。他希望,港人能夠「經一事、長一智」,從傷痛中汲取教訓:「香港是個多元社會,特別是在『一國兩制』之下,我們所面對的矛盾每日都有,每個人都需要多一分尊重和妥協的精神,特別是爭取民主方面。」

昔日熱血學生反思鬥爭手段

當年佔中,除了一班刻意挑起社會矛盾的幕後黑手之外,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當年滿腔熱血的學生領袖。如今當一切塵埃落定,回首過去又有甚麽體會?

時任理大學生會會長的黃俊瑯,當年亦是佔中參與的熱血分子,今日他成為了以狄志遠為首的政黨「新思維」副主席,更進軍到內地創出一番事業。抽身回看,今天他對佔中最大的感想,是港人應該反思爭取民主的正確手法。

「我同情佔中參與者,他們的動機單純,覺得要爭取他們心目中認為最好的政制改革。我亦明白香港是多元社會,擁有言論自由,但當整個運動失敗,令社會非常分裂,經濟受衝擊,引起很多市民不滿時,是否應反思一下,會否用一個普遍社會大眾接受的爭取手法,會更加好?」

黃俊瑯認為回歸理性溝通,才是化解問題癥結所在。
黃俊瑯認為回歸理性溝通,才是化解問題癥結所在。

理性溝通代替無謂抗爭

黃俊瑯說,當激烈抗爭的手段再也起不了作用,加上港人對此感到厭倦之時,大家更應反思:「其實近一兩年大家都開始回復理性,好似立法會近年的拉布、肢體碰撞,已帶不起社會迴響,一來是所謂的『無力感』,二來是市民在懷疑用這方式到底有無效。」

他認為,香港的未來應該要回歸理性、互相尊重:「國與國之間遇到問題,都不會立即用戰爭來解決,會放到桌上談。香港是否可以透過理性溝通,與特區或中央政府進行良性談判,是否會對社會、政局更好,能夠照顧香港最大利益?」

8896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