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通關 須確保安全有序穩妥推進

等了三年,香港終於迎來與內地首階段恢復通關,人心振奮。特首李家超昨日(5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每日單向過關人數約6萬人,可經7個口岸過關,但其中5萬人須事先經網上系統預約。他又表示,相信疫情風險可控,未來會進一步就限額作檢討,逐步放開。恢復兩地通關是中央給香港2023年的新年大禮,有助香港早日復常,經濟、民生重回穩步發展的軌道,香港應用好這份大禮,安全、有序、穩妥地恢復通關。

首階段恢復通關將於後日(8日)開始,3個陸路口岸包括深圳灣、文錦渡和落馬洲/福田口岸,每日香港居民北上及內地居民南下的名額各5萬人,須提供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報告,以及經網上系統預約。另外,市民也可經機場、港珠澳大橋和港澳客輪碼頭、中國客運碼頭口岸往返兩地,每日單向名額約1萬人。為方便兩地居民返回原居地,在內地的香港居民回港,以及內地居民由港返回內地,不受名額限制。

以網上預約的方式落實有序通關,是一項公平、合理,以及有效的方法,可以保障每日過關名額有限的條件之下,讓有需要的市民公平地分配名額,並有序地依照預約的時段過關。從實際的運作情況看,預約系統由昨晚6時起運作,截至今早8時,已錄得28.6萬人成功預約,整體順暢,一般少於10分鐘可以完成。

不過,政府亦仍須考慮一些細節的問題,協助特殊的弱勢群體解決困難。比如,有些市民家庭遇到突發情況,例如內地家人突發疾病需要前往照顧等,而預約名額已滿,能否有解決的辦法;又如,如何更好地協助一些使用手機網絡預約系統存有困難的長者,解決預約登記的困難,排除數碼鴻溝帶來的不便;再如,預約系統爆滿後,如果仍然出現大量需求,該如何疏導及安撫情緒等問題。

抗疫三年,除了深圳灣口岸之外,香港與內地大部分陸路口岸關停,阻礙了兩地人員、經貿往來交流,對香港的影響很大。穩控疫情,恢復通關一直是抗疫期間市民最強烈的呼求,過去三年中,特區政府也曾多番努力,密切與中央及內地省市溝通協商,希望能早日恢復通關。現在,恢復通關的願望終於實現,這是中央給香港的一件新年禮物,香港應該好好珍惜,確保通關安全、有序地落實,並根據兩地的實際情況,逐步擴大,以期早日達至全面恢復通關。

恢復通關是香港由疫情中走向復常邁出的一大步,當特首李家超北京述職回港後,帶回中央支持恢復通關的喜訊之後,香港社會已經為之欣喜,當政務司司長陳國基領導的「通關事務協調組」迅速行動,與內地協商,擬訂出落實通關的各項細節方案之後,市民更為之振奮。不少市民心情急切,希望能盡快返鄉,早日與阻隔了三年的家人團聚,許多商舖、食肆也提前人做好準備,喜迎通關後帶來的新的興旺,香港的各行各業,金融股市也提早作出反應,經濟民生帶着喜悅走入復常的軌道。

恢復通關為香港帶來巨大的正能量和動力,推動經濟民生全面走向復常。不過,與此同時,也會出現一些反向而行的情況,同樣值得留意。比如,有些人已借機炒作某些藥物,散布恢復通關之後有可能令香港市場出現混亂的預期,政府和相關行業對此須密切留意,維護好市場秩序,打擊非法行為,及時澄清謠言,打擊非法造謠,製造混亂,分化社會的行為。

此外,疫情尚未完全消失,近一段時期,每日確診人數仍處在一萬至兩萬人的高位,香港也須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留意疫情的發展變化,尤其須防重症,保護好公共醫療衞生體系的正常運作。

通關對香港來說是大喜訊,香港必須盡最大努力,確保通關安全、有序、穩妥地推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