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特首政策組的期望 文:朱家健

黃元山博士出任特首政策組組長
黃元山博士出任特首政策組組長

第七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已運作半年,在行政長官李家超親力親為領導下,香港市民給予特區政府問責團隊較高的評價。去年12月底,特首提出成立特首政策組,並已委任黃元山博士出任特首政策組組長,另已知設3名副組長,分別由林淑儀、關家明和王春新出任。

在去年12月27日,香港特區政府的新聞公告,一則名為《特首政策組正式成立》的公告內容,列出了「李家超期望特首政策組在以下幾方面作出貢獻: (一)從高瞻遠矚的角度,倡議及協助制定長遠和策略性政策;(二)緊貼國家發展,包括方向、計劃和政策,分析及建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對接重點,主動參與推動和作出貢獻;(三)審視國際關係和形勢,分析機會和風險,讓政府既可以把握機遇,創造有利發展的環境,同時又可以防範風險;及(四)掌握香港民情,了解市民關注大方向和重點,並發掘有利社會和諧穩定的因素,協助決策方向和制定措施。」

普遍認為,特首政策組將會擔當特首的智囊和政府的大腦,輔助特首和行政會議成員施政。究竟特首政策組是否將類似過去數屆的中央政策組,現在仍屬未知之數,當年的中央政策組多名成員,已是社會的中流砥柱,在多個範疇領軍,繼續發光發亮。只聞特首政策組的樓梯響,筆者預計所招攬的成員,將以中年研究人員為主,同時也包括資深專家、青年研員助理等,預料人員普遍持有碩士學歷和博士學歷。參考過往中央政策組編制,團隊有研究經濟、統計、政策、社會的專家,但隨著社會日新月異,個人判斷特首政策組也將邀請持續發展、青年政策研究和創科創新等領域的應用學者和實踐者。隨著環球局勢發展和香港的角色,筆者個人建議特首政策組也應該聘用專門人員,對國家安全政策作出專業研判。

筆者建議,特首政策組除了長工,也可以設短期合約制,更方便在工商界或學界的人才短暫加入,在約滿後經過冷河期可以回流私營市場或投身政界,像旋轉門制度;此外,筆者也建議可設一定程度的公眾參與元素和自薦機制,只要是具建樹而又適合的人材;在編制和財政預算內,用人唯才;但是,作為官方智庫,不宜被有機心者用來作為儲「荷蘭水蓋」榮譽,專才自身應為真材實學,而不是出資外判聘用多名寫手或代筆,再冠名發表成果,沽名釣譽。

另一個關鍵,是究竟特首政策組是一個常設機構,還是只是跟隨現任特首的機關,因為政策具延續性,尤其是產業政策和人才政策,在跨屆政府任期才見成效。如果特首政策組任期只有四年半,現屆特首去留或是否連任,就無以為繼,則會浪費了人才培育的資源,所以我們需要釐定特首政策組的定位,是現屆行政長官的家臣,屬政治任命,具政治職能,還是履行研究分析政策的工作,即是政策局局長和常務秘書長的分別。如果特首政策組是常設機構,人員應具備跨屆政府政策、十年藍圖的定位,服務香港,日後即使特區政府換屆,也不宜影響政府智囊的存在和營運。

過往不同委員會人員或政治任命官員的推薦,推手主要是政黨、商會、商家和社團,他們的代表均有既定利益立場,向所代表的團體負責。個別政黨或商會本身有研究部門,如果從政黨或商會挖角,恐怕特首政策組將會是這些研究部門的B隊,特首政策組站在香港的角度,不宜百花齊放,反而是要從宏觀角度出發,再把政策細節化,讓政策措施落地具可行性,不能人云亦云,也只參考亞洲區的主要競爭對手城市,政策研究需要具備理論、實踐操作、對執行程序和對香港實體的知識,應摒除個別長期不在香港,過分盲目崇洋,對香港情況一知半解的狗頭軍師,政首政策組需要的,是具備多年行業工作經驗和知識,持抱負和獨特見解,懂得解決問題的人才。

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