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大灣區 把握一帶一路 香港隨國家一同起飛

(中通社)
(中通社)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這個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事件,既為了總結過去的歷程和經驗,更是為了下一步的改革和發展。《堅雜誌》專訪了廣東省改革開放的重要參與者陳開枝先生,回顧了改革開放之初香港的角色和作用,更加展望了香港在國家下一步改革開放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如陳開枝所說,香港所具有的優勢和特色一直存在,香港的地位和作用亦無可替代。40年前,香港啟迪了內地的改革開放,40年後,香港仍然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舉行第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的改革開放。當時,陳開枝在廣東省分管省委的秘書、協調、接待和警衞工作,先後服務過十任省委書記,接待過自毛澤東之後所有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1992年1月,鄧小平視察廣東,發表了震撼世界的南方談話,他是全程陪同鄧小平視察的少數人員之一,也是這一歷史事件的見證人。

2012年12月,新當選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到廣東考察,指名要見陳開枝,並邀請他一同到深圳蓮花山參加向鄧小平雕像獻花籃活動,當面肯定他為改革開放作出重大貢獻。

由陳開枝這樣一位在廣東改革開放歷程中的重要人物回顧香港的作用,值得留意。從陳開枝口中,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歷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認為,如果中國沒有香港這樣一個特別的地方,改革開放的發展不可能這麼快。

改革開放之後,最早進入廣東的,是香港的企業和商人,不僅投資建廠,更把先進的管理和技術帶入廣東,為廣東的改革開放的成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而同時,香港亦因參與內地的改革和開放而受益。

回顧過去40年的歷程,不難得出一個結論,香港是國家改革開放的重要參與者,也是受益者,香港發揮了特殊的作用,促進了國家的改革開放。香港越是與內地融合發展,越能顯出香港的地位和作用。

香港因為它具有特殊性,在中國發展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作用。在新中國誕生之時,國家沒有急於收回香港,在二次大戰後的冷戰期間,在美蘇兩大陣營對峙之時,香港是中國接觸世界的一個窗口。在改革開放之初,香港的市場經濟對國家的改革開放有啟迪作用。改革開放期間,進入內地發展的港商,把資金、技術、人才和文化帶入內地,促進了內地的發展。

如今,世界格局正在進行一場大變革,經過40年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面對美國挑起的貿易戰,中國何去何從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在這個節點上,習近平再次南巡,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開放不停頓,不止步。在國家新一輪的改革開放中,香港還能發揮獨特的作用嗎?這也是社會各界都十分關注的問題。

從國家的「十二五」規劃開始,中央已將香港納入國家整體的規劃之內,習近平這次南巡,同時啟動了港珠澳大橋,意味着新一輪改革開放,香港也是參與者,受益者。

陳開枝認為,新一輪改革開放中,香港的地位無可取代,這確實是有遠見的看法。強起來了的中國,在面對風雲變幻的世界,在處理各種各樣的國際關係,香港仍然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內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也仍然需要與香港携手互進。國家為香港打開了門,拓寬了路,但也需要香港能夠把握住機遇。

四十年前,香港走進內地,參與了國家改革開放的大業,帶來了四十年的繁榮興旺。新一輪的改革開放,香港要融入大灣區,抓住「一帶一路」機遇,未來,香港將隨着國家起飛,會成為全世界嚮往的地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