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面對本地人手短缺,明年(2023年)會推出特別計劃,容許全港安老殘疾院舍輸入護理員,不再限於私人院舍。工聯會多位立法會議員表示不滿,認為全面開放輸入外勞,會衝擊本地工人職位及收入,政府應優先改善待遇及工作條件。工聯會的這種看法有其自身立場,但從社會整體來說,未免令人感到有狹隘之嫌,本港人口老化趨勢明顯,安老殘疾院舍長期缺少人手,不論從安老服務、還是從維護勞工權益的角度看,輸入護理員政策都是有其立足點。
香港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政府的統計數據,2021年65歲以上的人口,佔全港人口總數的19.1%,預計到2030年,將達至27%,2040年更達31.4%,也就是說,大約每3人中,就有人是65歲以上的長者。與此同時,本港的安老服務卻遠落後於社會發展的需求,這一問題,在今年初遭遇第五波疫情之時,有凸出的反映,許多安老院社由於設施簡陋,人手嚴重短缺,出現大面積的疫情傳播,情況嚴重。
改善安老服務,讓市民老有所養,讓年紀大了的市民得到具尊嚴的照顧,必須要全面改善現時安老院舍的狀況,提高服務水平。而其中必須要解決的一個樽頸問題,就是要解決護理人手嚴重短缺的問題。
安老殘疾院舍的護理員長期人手不足,這是不爭的事實,社會上主流的意見,也認同應考慮輸入護理員,以解決人手不足,服務水平低的問題。政府做出相關的決定,是有充足的理據,屬良政善治之一。
不過,就政府有關政策,一直關注工人權益的工聯會表示反對,他們將安老院舍人手短缺的主要原因,歸結於這一行業的工作時間長、工資待遇低,目前的工資中位數只約1.4萬元,遠低於其他行業,認為政府應優先從改善職工待遇和工作條件,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
作為工會組織,關注工人的權益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在這一問題上,也不適宜過於理想化,必須從實際出發,理性地看待這一問題。安老院舍護理員的工資低、工作條件差,這是事實,也值得關注。不過,一味反對輸入外勞,就可以達至為護理員加工資,改善工作條件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如果這樣做可以有好的效果的話,過去幾年,安老院人手一直緊缺,員工的工資和工作條件早就改善了,但情況卻正好相反。
反過來說,允許輸入外勞,讓全港絕大多數安老院舍都可以聘請到足夠的護理員,這才有可能根本性地解決護理員普遍存在的工作時間過長的問題。而安老院舍護理員人手充足了,才有可能大幅度提高安老院舍的服務水平,讓在安老院舍養老的長者,得到更好的照顧,得到應有的尊重,這樣才能讓香港的安老業逐步發展起來,才有條件考慮提高護理員工資水平的問題。
從香港整體的利益出發,工聯會也應該支持政府提出的輸入護理員計劃。香港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老齡化的趨勢十分明顯,香港必須要提早做好準備,否則日後遠遠落後於社會需求的安老服務,將會拖累香港整體發展。
輸入外勞並非只會帶來搶走本地員工飯碗的結果,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外籍家傭」,根據2019年數據,香港輸入了近40萬外籍家傭,其結果並不是搶走了本地市民的飯碗,反而是讓數十萬市民,尤其是婦女,可以從家庭中走出來,投入社會生產建設,為香港創造巨大的生產力,也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也讓香港家庭更和諧,社會更穩定,其效果是十分顯著的。
在此,希望工會組織,應從香港的整體利益、老弱傷殘極待關顧角度出發,理性地看待輸入安老院舍護理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