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低估立選危機 建制派要打好輿論戰

2019年的區選反對派取得388席,控制17個區議會,區選結束之後,反對派士氣大振,欲乘勝追擊,劍指2020年的立法會選舉,目標是要奪取過半議席。反對派來勢洶洶,建制派不應該盲目悲觀,更不能盲目樂觀,低估立法會選舉的困難和危機,而須總結經驗教訓,打好輿論戰,尤其要在社區講好政治,做好輿論工作,才能確保立選不失。

區選過後,建制派存在兩種不健康的情緒,一種是盲目悲觀,有些人認為建制派在地區辛勤工作,付出多年的努力,但竟抵擋不住因政府施政失誤引發的政治海嘯,只要政府的施政不改善,政府的民意支持度不提升,那麼建制派無論多麼努力,地區工作做得多出色,也是徒勞。

另一種正好相反,是盲目樂觀。有些人以歷史為證,2003年建制派因受累於廿三條立法帶來的民意海嘯,失去大量的議席,但2004年的立法會選舉,基本保持正常的狀態,2007年之後的區選,建制更加連勝三屆,因而相信在比例代表制之下,建制派不會再次出現損失大比數的立法會議席的情況,再加上功能界別的存在,相信建制派能保住立法會的過半數議席。

盲目悲觀和盲目樂觀均不可取,實事求是地看現況,區議會選舉建制派慘敗已成事實,建制派必須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振作精神,做好立選的準備。從區選的失敗中,值得總結的經驗教訓很多,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教訓,就是建制派在地區避談政治,不打輿論戰的失誤。

建制派過去在地區選舉中連勝多屆,總結出的一項重要經驗,就是在地區多做實事,少談政治,認為地區居民比較關心社區的實務,而將政治上的爭拗主要放在立法會去爭論。這項經驗在過去幾屆取得成功,主要是有相當一部分選民一直不太重視區議會作用,認為區議會無關痛癢,不牽涉特區的管治權的爭奪。

不過,經過2014年的非法「佔中」,以及今年的修例之亂,反對派已將政治鬥爭滲入社區,2014年「佔中」失敗後,他們提出「傘入社區」,一批素人帶着意識形態的政治鬥爭走入社區。2019的修例之亂,更加透過「遍地開花」運動,在全港各個社區都不斷地推高政治鬥爭氛圍,提升選民的政治意識。

從今年的區選結果可以反映出,反對派透過持續數年的地區輿論戰,已經讓社區變得政治化,令許多選民將區議會選舉也看作政治鬥爭的戰場,區議會選舉選民所關注的將不僅僅是地區的實務,也包括候選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取態,有時候後者在一部分選民的意識中,甚至更為重要。這一點是不可回避的事實。區選過後,反對派主導全港17個區議會,這種趨勢將會進一步持續下去。

建制派未能察覺到2014年以來社會出現的這些重要變化,仍然依照舊的經驗辦事,在地區工作中不談政治,只低頭做事,因而無法抵禦政治海嘯。連一些長期扎根地區,在地區民生工作上卓有成效的區議員,也要丟失議席。地區工作也要講政治,也要注重打輿論戰,這可能是這次區選中建制派需要總結的經驗教訓,繼續忽略這方面,將地區的輿論完全放手給反對派,恐怕建制派在立法會選舉中仍將會遭受另一次重大的損失。

有些人可能會問,講政治,打輿論戰應該講哪些內容?香港的政治分歧,包括民主政制的發展,也包括諸如修訂《逃犯條例》等各方面的具體政策,歸根結柢就是對「一國兩制」的理解出現分歧。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12月3日在北京出席紀念澳門基本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時,總結澳門的經驗指出,澳之所以可以全面貫徹實施基本法的各項規定,正確妥善處理一國與兩制的關係,令中央的權力與特區的高度自治權可以有機結合和有效運行,是因為澳門堅持愛國愛澳的核心價值觀,以及澳門人高度重視在社會樹立國家民族觀念,並從家庭、學校到社區,深入而廣泛地開展愛國愛澳教育。

香港的建制派也可以從澳門的經驗中得到啟發,在社區打好輿論戰,其實就是要在社區講好「一國兩制」,讓更多居民正確理解「一國兩制」,更多居民樹立起國家觀念,只有做好這些工作,打好社區的基礎,才有望確保立法會選舉不會再次失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