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10月24日通車,這座堪稱世界建築奇蹟的大橋,以高標準、高質量建成,在工程技術方面,創出多項世界第一。同時一橋通三地,為香港、澳門和粵西地區帶來很大的便利,促進人員往來,經濟和社會發展,讓粵港澳三地同感雀躍。但是,大橋雖好,仍需高質素的服務,以及粵港澳三地的配套工程作配合,才能更好地發揮大橋的效益,粵港澳三地政府應做好相關工作。
港珠澳大橋被英國報刊稱為「現代世界第七大奇蹟」,確實是世紀大工程,不僅大橋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長達54公里,在珠江口的伶仃洋中跨海而過,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道全新的風景線,成為遊客喜愛的一個新景點。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對香港未來發展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不但令香港突破自然地理環境的障礙,直接與澳門及粵西地區相連,更加令香港可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立更完善的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不過,大橋開通後,卻仍然存在不少細節上的問題,令市民感到不便。大橋開通後首個周末(10月27日)周日(10月28日),出現首個人流高峰。入境處數字顯示,周六出入境人次達58,710,同日更達66,937人次,但「金巴」服務卻未能跟得上,大橋兩端三地口岸均出現候車者逾千的情況,有旅客投訴等候逾兩小時仍未能上車。
通關人流較多時,粵港澳三地的關口在維持秩序,人流管理方面,亦存在不少問題,令通關時間比預期長了許多,關口亦不時出現混亂的情況。港珠澳大橋之所以為人所稱道,重點之一是可以節省時間,如果不能改善通關服務,則大橋帶來的便利就會大打折扣。
此外,亦有媒體發現,澳門的旅檢大樓在大橋開通後仍未完全完工,大樓外黃沙滿地,大樓內電話亭沒有電話,指示牌是臨時打印的過膠紙等。珠海方面,則有傳媒發現搭乘出租車不能夠進入旅檢大樓外,必須改乘專門的接駁巴士,但又欠缺明確的說明和指示,這令一些旅客感到不便。
香港也有多項配套工程未完工,多位立法會議員和區議員,都對大橋通車之後,可能對東涌和大嶼山地區的交通產生的影響感到擔憂。目前連接大嶼山與市區的,仍只有青嶼幹線、青馬大橋,島內的道路設計亦較狹窄,如果只有島內居民使用,當然是足夠的,但開放給整個大灣區人使用,那肯定是十分不足夠的。當港珠澳大橋車流量逐漸上升之時,對於大嶼山的交通會帶來怎樣的影響,香港特區政府應有詳細的評估,並做好應對的措施,盡最大可能減少對當區居民的影響。
大橋剛開通,就有不少內地旅遊團趕着參加大橋和大嶼山的旅遊團,這對旅遊業及相關的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大喜訊,不過對大嶼山的居民生活會否造成負面的影響?現時已有部分大嶼山的居民擔心大嶼山會變成另一個上水,擔心過多旅客湧至,而政府的管理和配套設施跟不上,會讓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許多不便,這方面政府當局也應該走在市民憂慮之前,事先做好配套設施的建設,做好旅客的管理,這樣才有利於發揮大橋的效益。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對香港來說是一件大好事,對粵港澳三地的共同發展都有很大的鼓舞和促進作用,香港特區政府要事事走在市民所需所想之前,做好配套工程,提升服務,同時也需與澳門和廣東省當局加強溝通合作,三地共同努力,讓港珠澳大橋能發出最耀眼的光芒,造福三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