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18日)發表網誌,預告今年度的財政赤字有可能超過一千億元,較年初預算案的估算高出一倍,為歷來第二高的財政赤字。他預料未來數季的經濟環境仍然嚴峻,認為改善經濟的關鍵是疫情更大程度受控。疫情已經持續近三年,對本港經濟造成的影響既深且重,但香港目前所面臨的,並不只是本地疫情未受控的影響,而是環球經濟收縮,對本地金融、樓市的衝擊,政府和社會都須早作綢繆,應對好可能出現的危機。
陳茂波昨日以「穩慎理財 進退有度」為題發表網誌,指出政府的收入不如預期,本港股票和樓市疲弱,或令今年的印花稅收入比預期少約1/3,今年4至8月份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額1170億元,較去年同期少26%;而今年度首4個月的住宅樓宇成交量亦減少近4成,今年度首五個月的地價收入為172億元,與全年度的預算收入1200億元相距甚遠。經營環境困難的情況下,本財政年度的利得稅及薪俸稅稅收亦將較年初時的估算為低。
陳茂波預料,本財政年度將錄得超過1千億元赤字,較今年初財政預算案的563億元估算高出一倍,為歷來第二高的財政赤字,僅次於前年2325億元赤字的歷史紀錄,意味財政儲備或會降至8千億元邊緣。
陳茂波這篇網誌為今年香港正面對的經濟萎縮問題作出預告,今年度的財政赤字雖然不及前年,但是所面對的危機卻遠高於前年。前年的2325億元赤字,主要是受疫情的影響,旅遊、零售、飲食、運輸、物流等行業受到重創,受影響的市民人數眾多,失業率高企,政府必須要動用大量財政儲備,紓解民困,保持社會穩定。另方面,疫情初起,市民慌亂,市面上抗疫物資緊缺,政府也須大量採購,解決平衡供應,因而,錄得巨額財政赤字。
不過,前年香港受到疫情衝擊之下,雖然經濟受到重創,但股市、樓市仍然保持暢旺,金融市場穩定。也就是說,受傷雖重,但並沒有傷筋動骨,人們的預期是,只要疫情得到控制,經濟就會迅速恢復,情形猶如2003年遭遇沙士疫情那樣,疫情過後,很快就恢復正常。
但今年的情況卻不盡相同,第五波疫情的影響遠超前四波,持續兩年多的疫情影響,已經大幅度削弱各行各業的抗疫能力,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之下,失業率雖然停止飆升,有所回落,市面氣氛稍見好轉,但在未恢復通關之下,經濟復常的動力不足。
與此同時,更大的危機則正在發生,年初的俄烏戰爭引發全球性的通脹,氣候異常出現全球性的持續高溫天氣導致天災頻繁,農作物失收,令通脹情況更趨嚴重。而美國又大幅度加息,對全球產生影響,多國出現貨幣大幅度貶值,引起人們擔心,會否出現新的全球金融危機。
香港作為開放的細小經濟體,在環境經濟不穩定之下,難免會受到影響。正如陳茂波在網誌中所說的,今年上半年,香港的股市、樓市不振,這不僅僅對財政收入造成較顯著的影響,同時也對香港整體經濟穩定,以及市民的情緒產生較大的影響。而且,情況仍在持續,前景令人擔憂。
在此情況之下,僅靠政府以財政刺激本地消費,已經不能解決問題,而且從7月份派發的消費券情況看,其所能產生的作用也越來越小。早日控制疫情,盡快恢復對外、對內通關,對鼓舞士氣,刺激消費,提振經濟確實將會起較大的作用,但恐怕仍未能完全解決問題,尤其是無法解決環境經濟不穩所導致的股市、樓市不振的問題。
陳茂波透過網誌向社會釋放出警示信息,政府必須為將來有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提前做好準備,更須為長遠發展謀劃出路,解決香港經濟困境的其中一條出路,就是對內融入大灣區,對外把握好「一帶一路」機遇,拓展新的市場。而在社會民生方面,雖然財赤高企,仍須保障市民的生活,保持社會穩定,這樣才有解決經濟困境的基礎。社會和市民大眾也須提前做好準備,俗語說,積殼防飢,危機在前,只有做好充分準備,才能從容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