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不能總是「追趕」落後 必須爭取主動搶在疫前

林鄭月娥表示,首批75名內地醫護人員將於今日抵港,協助治療新冠患者。
林鄭月娥表示,首批75名內地醫護人員將於今日抵港,協助治療新冠患者。

第五波下,大量市民染疫而未能進入醫院治療,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13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估計有高達30萬人在家檢疫或隔離,承認政府支援家居檢疫落後,仍處追趕狀態。特區政府這次抗疫表現,乏善足陳,如果要用一個字來概括總結,就是「慢」:對疫情判斷慢,後知後覺;決策慢,一再錯失抗疫的最佳時機;統籌慢,中央支持、內地援助,香港本地社會全面動員,但缺乏政府統籌力,未能用好這些力量;行動慢,許多人都已自行痊癒,才開始派藥,猶如賊過興兵。

林鄭月娥表示,若以14日檢疫隔離期計劃,現時在家檢疫或者隔離的人數估計高達30多萬,但她認為,這個數字有可能高估。因為這一估算數字,仍以留家14天為基礎,未撇除因最近檢疫政策下,接種兩劑疫苗者可於檢疫隔離第7天連續兩次陰性檢測結果,提早完成檢疫。

不過,在一般市民眼中,30的數字則有可能是低估的數字,因為在明知政府幫不上忙,而且公立醫院情況惡劣,有不少市民並沒有向政府申報,而選擇自行居家隔離。政府未能全面掌握疫情的情況,對疫情統計不準確,評估不足,這也是抗疫失敗的原因之一。

特首承認,30多萬人中,有許多人未有得到政府的支援,承認人數眾多,政府或未能聯繫每名市民,又稱政府在第五波疫情中不斷提升支援能力,仍處「追趕」狀態。

事實上,能夠在染疫後及時得到政府支援的市民,可能只是極少數,絕大多數市民的反饋是,自己或家人自行檢測出陽性後,不知道應該怎麼做才好,致電政府的熱線電話,鮮有可以打通的,有些人甚至打999,也未能一下打通,即使打通了,也未必能夠得到妥善的協助。更多市民在疫情中,只能靠親友協助,甚至只靠自己解決問題。

過一段時間,出現市搶購物資,包括藥品、食品和生活日用品,這並不僅僅是擔心市場會出現物資供應不足,更主要的是,許多市民感覺到政府靠不住,必須自己為自己打算,多做些物資籌備,以防萬一。但可嘆的是,政府卻捉錯門神,只是一味地強調物資供應充足,而沒有從政府服務的角度作出糾正,這是嚴重的判斷失誤。

政府支援不到位,社區組織和居民早已自行組織起來,鄰里間守望相助,為有困難,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必要的支援。另一方面,則是中央和內地援助的大批抗疫物資,源源不斷地輸送至香港,卻未能及時送至市民手中。在缺乏中央統籌之下,內地援助、民間動員起的力量,均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這就出現了香港抗疫的特有現象,一邊是數以萬計的市民苦無物資,困在家中待援助,另一邊則是內地援港抗疫物資堆積如山,甚至還要花費巨資找地方儲放,實在是諷刺。

數十萬市民須居家隔離抗疫,政府後知後覺,直到現在才知道支援服務不到位,今日起才開始在派發的抗疫物資中,增加一些必需的藥物,但是,經過了十多天的抗疫,不少染疫後被困家中的市民,已經自行康復,這時候才收到政府派發的物資,真讓人哭笑不得。更何況,有些人還透露,在最需要時收不到物資,病好後卻一日多次收到物資,真不知道政府是如何運作的。

抗疫需要「快、狠、準」,但特區政府的表現正好相反,事事都慢,有些事情連普通市民也能想到必須迅速去做,但政府卻要等到最緊張的時刻過去之後,才能恍然大悟,急急「追趕」,實在令人嘆息。

現在,疫情仍處於高位,政府必須痛改前非,改掉「慢」的弊端,必須搶在疫情之先採取措施,才能有效抗疫。要達至這一目標,一是要大幅度強化政府決策層的判斷力、決策力、統籌力,務求能及時、準確地掌握疫情發展情況,把握住社情民意的走向,作出果斷決策;二是要統領起全社會的力量,疫情嚴峻,只靠政府的公務員體系,很顯然是不足夠的,更不要說公務員仍然固執地守舊因循,政府應該依靠社會力量和中央的支持,多聽民意,凝聚起社會抗疫的積極性,統一指揮,將社會的力量有效地調度起來,形成全民抗疫的局面,才能取得主動,戰勝疫病。

疫情不等人,政府必須立即醒悟過來,扭轉被動的局面,不能總是追趕落後,而應該跑在疫情之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