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人才須創造良好社會環境 《施政報告》要清除排斥內地心態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下周三(19日)發表他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他早前已經作出預告,將闡述「搶企業、搶人才」等方面的措施。人才政策是對香港未來十年發展的關鍵。香港是自由港,也是中西文化萃薈的國際大都市,對世界各地的人才,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但近兩三年,接連遭受黑暴動亂和新冠疫情衝擊,出現引進人才動力不足,以及人才流失的情況,因而必須要有更積極的應對政策,大量引進人才,為香港未來的產業轉型,經濟發展做好準備。新一份《施政報告》如何「搶人才」,令人期待。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專業人才隊伍是支撐起香港經濟的骨幹力量。不過,過去兩三年來,香港在人才方面原有的優勢受到衝擊。2019年的黑暴動亂,讓社會變得不安全,更出現歧視、排斥,甚至仇視內地人的情況,對香港引入人才的社會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一些海歸專才、內地來港專才、留學生,只因講普通話,或者不認同黑暴的惡行,就有可能會遭受到暴力對待,曾一度出現大量留學生逃離香港的情況。

即使在落實了《國安法》之後,黑暴動亂已經平息,社會也已由亂入治,但黑暴動亂對引進人才造成的衝擊,尚未完全消除。舉例而言,去年平機會的一項調查就發現,有半數受訪者認為,香港普遍存在居民身份歧視,主要涉及內地人或新來港人士。

政府須對這一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政策,以利引進更多優質人才。社會上有一些有識之士提出應修訂法例,禁止歧視內地人。政府就此建議應積極考慮,建立更寬容、平等的社會環境,這樣才能吸引更多人才,為香港未來發展作出貢獻。

除此之外,香港社會還普遍存在一種過於狹窄的保護主義心態,擔心引入人才會搶走本地居民的飯碗,搶走本地居民的福利。因而,過去每當討論引入人才之時,總會出現強烈的反對聲浪,甚至想方設法,阻止和破壞引入人才的政策措施。針對這一問題,政府宜多加宣傳,要讓社會各界明白,引入人才對香港利大於弊,優質人才不是來搶飯碗的,相反,引入人才會帶來產業的升級轉型,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引入人才也不會導致本地居民的福利被削弱,相反,社會經濟整體健康運作,才能保障更好的社會福利。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反中亂港的政治勢力一直有意地散布誤導信息,煽惑公眾,由此產生的誤解,至今仍然存在,政府必須重視這一問題,加大宣傳,逐步建立起健康的社會輿論環境,這樣才有利於引入及留住人才。

過去接近三年時間,香港持續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未能與內地及海外正常通關,在港工作的專才,有可能面臨三年,或更長時間,未能與家人見面的情況,尤其是在重要的節日,未能與家人團聚,這也會令一部分人才對來港工作產生顧慮。針對這個問題,政府必須積極應對,而最徹底的做法,就是要及早控制住疫情,全面恢復對內對外的通關。否則,疫情未控,出入境不便利,所謂人才政策,都將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香港地少人多,土地價格昂貴,居住成本高,也是引入專才、留住專才的不利因素。社會上有許多人提出建議,希望政府能為優質專才提供一些居住上的便利政策,比如,提供環境優良、租金便宜的人才公寓,放寬人才在港置業的稅務政策等等,政府也宜多加考慮。

近日,有消息傳出,政府較大機會放寬對非永久居民置業須支付的15%買家印花稅(BSD)規定,容許他們在港居留一定年限後,退還部分稅款。這項政策對引入人才、留住人才,是積極的做法,但不應該被歪曲為政府干預樓市的托市行為。事實上,專才在港置業數量有限,而且,假如退稅加上居住年限的要求,就可以避免過度炒賣,並不違背「辣招」的政策初心。

最新文章